nuffnang

Friday, December 21, 2012

当美国不再进口石油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a66b00102e59u.html


想像一下,当美国人不再进口石油时,石油世界会怎么样?全球资金流向会怎么样?美元走势会怎么样?地缘政治又会怎么样?笔者认为,这是今后十年全球金融市场最大的三个故事之一,它对财富分布、能源革命、交通运输均带来无远弗届的影响。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便成为石油净输入国,其需要占到全球石油贸易的1/4,美国在石油市场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然而,一场能源革命已在北美地区全面展开。美国的石油进口规模已经由高峰期的每天2000万桶,缩减到不足1000万桶。这个数字在今后几年还会直线下降,国际能源组织预计美国将于2035年实现石油自给自足,笔者相信美国可能在2022-2025年即可成为石油净出口国。
其实美国传统的石油生产本身相对稳定,目前每天产量为810万桶,2020年时预计升到1100万桶,随后缓慢回落。美国能源生产格局的改变,推动力来自非常规能源。2020年时,石油生产仅占美国能源生产的22%,剩下78%来自天然气、非常规石油和非常规天然气。非常规石油和非常规天然气更是从无到有,预计至2020年即可占到美国整个能源生产中的六成。
页岩气生产异军突起,是改变美国能源生产格局的第一个要素。非常规天然气在北美地理环境下的开采技术已经成熟,量化生产逐渐展开,增长迅猛。而且由于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这种新能源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已被迅速打开。非常规天然气以能量计算的产量已经超过石油,成为美国的最大能源供应源。
轻紧油(light tight oil)为首的非常规石油,是改变美国能源格局的另一个要素。轻紧油生产所用的横向开采和水力压裂技术,与页岩气的生产技术一脉相承。技术上的突破,令十年前一般人闻所未闻的能源可能在2020年超过常规石油,成为美国第二大能源供应源。
与此同时,节能技术和节能法规也会在几年之后,显著地压缩美国对石油的需求。生物制油,是替代能源的另一个大的要素。商业技术一旦成熟,运输与分销渠道一旦通顺,变化往往比预期来得更猛、更快,其商业应用空间,往往比最初想象的更广阔。
笔者预言,2020年时美国能源市场将是常规石油、非常规石油、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四分天下的时代,其中非常规能源比重高过常规能源。美国2015年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在2017年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美国将于2025年达成石油自给自足,随后变为石油净出口国。
如果美国不再需要进口石油,这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首先,美元大幅升值。在美国的贸易逆差中,石油净进口占四成。石油能源供应由海外移向国内,必然为美国的贸易项目带来结构性的拐点,目前困扰美国经济的财政、贸易双逆差中,至少有一半得到解决。美元因此进入中长期的升值轨道,并不令人惊讶。其实,在如今“比差”游戏中,一旦一种货币出现基本面的改善,升值并非难事。
其次,财富再分配。美国石油进口需求的改变,会否导致油价大跌,尚属未知数,这取决于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印度)需求的增加。笔者倾向于相信油价会跌。中国石油需求仍会上升,不过增加最迅猛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印度需求的故事,目前还是纸面上的预言。油价走软,对中东的石油美元势必构成冲击,对于过度扩张的石油国家的公共开支更是威胁,财富由新兴国家向美国转移,资金流向也因此而改变。
再者,替代能源面临重新洗牌。油价100美元之上,催生出太阳能、风能等许多替代能源。这些替代能源中相当一部分受技术、市场、管道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商业性应用仍有困难,部分企业在政府补贴热潮过后,甚至出现现金流压力。如果油价跌到70美元/桶,多数替代能源将失去独立生存的空间。
最后,地缘政治生态改观。美国是中东的警察,为了自身的利益主导着那里的冲突与和解。如今美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已经仅占其总进口量的17%(中国占43%),小过从加拿大的进口,五年后甚至可能低过10%(更多石油进口来自巴西)。中东在美国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利益中明显下降。下一次美国在中东遭遇较大伤亡或挫折时,可能收缩其在当地的军事存在。“十年后在霍尔木兹海峡巡弋的,应该是中国军舰,而不是美国军舰,”一位美国国务院高官如是说。
本文原载于新财富,为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Tuesday, November 6, 2012

別當正常的傻瓜 - 心理帳戶 & 損失趨避

http://wfhstudy.blogspot.tw/2007/12/blog-post.html



傳統經濟學或財務學對人的決策過程有一個前提假設,就是「人是理性的」。而本書所要介紹的「行為決策學」,是一門研究人類決策過程中的行為規律的科學,指出正常人決策過程並不完全理性,而這種不理性是有規律的、可預測的。正常人常常做出不理性的決策,而成為傻瓜、冤大頭,幸運的是,一旦你知道正常人都是傻瓜之後,你就可以選擇不要當一個傻瓜…

--


書中所舉例子、理論不勝枚舉,在此舉出兩個我個人覺得最生活化的主題與您分享。

一、心理帳戶

人的腦中存在一種心理帳戶,會將不同來源、不同用途、不同形式的錢,放到不同帳戶裡,每個帳戶的錢互不流通,而且我們對每個帳戶的錢也有不同的態度。這樣的心理帳戶往往導致不理性的決策而使的個人蒙受虧損。

(1)不同來源的錢:
中彩券得來的錢(放在「意外之財」帳戶),總是比辛苦工作賺來的錢(放在「辛苦錢」帳戶)容易花掉。

(2)不同用途的錢:
有一齣你期盼已久的舞台劇在已經事先買了一張3000元的舞台劇的票的情況下,出門前發現票卷遺失,你還會再買一張票嗎?大多數人不會。而在表演當天才要買票的情況下,出門前發現掉了3000元,你還會前往戲劇院買票欣賞節目嗎?大多數人會。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我們將要買票的錢放在「看戲帳戶」,而另外3000元放在別的帳戶中(也許是「購物賬戶」),而正常人在心理帳戶之間的錢是不流通的,所以第一個狀況如果選擇買票,是在「看戲帳戶」中提出6000元,對你而言可能太貴了,而第二個情況如果選擇買票,「購物賬戶」損失3000元與「看戲帳戶」,看戲仍然只花你3000元,所以對你來說價格合理。

這是不理性的,不論哪一種情況,選擇買票都是損失6000元,選擇不買票都是損失3000元。事實上我個人有完全一模一樣的經驗,是我將《悲慘世界》的票卷遺失,而我沒有再買一張…

(3)不同形式的錢:
投資股票的人常常將「股票帳面上的損失」和「股票變現後的損失」放進不同的心理帳戶。 如此一來當你100元買的股票掉到50元時,大多人會認為「不賣不賠」,事實上帳面上的損失不管有沒有變現,損失都已經造成了。

如果你想少幾分正常,多幾分理性,就要克服心理帳戶的偏誤,記住「錢就是錢」,不會因為來源、用途、形式的不同而不同,作決策時要提醒自己對錢一視同仁,只考慮真正的成本和報酬是否接受,並且嘗試像上述的例子一樣,利用其他「等價的情況」換個角度想想,多練習,就可以避免自己掉入心理帳戶陷阱。


、損失趨避

「行為決策學」的創始人,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以其所提出的「展望理論」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其理論可用四大規律來概括:

(一)正常人面臨「獲得」的情況下,是風險趨避的
(二)正常人面臨「損失」的情況下,是風險偏好的
(三)正常人對「獲得」或「損失」的判定,依「參考點」而異
(四)正常人大多是損失趨避的

其中的損失趨避可以解釋成:正常人在失去一件東西時的痛苦程度,要比得到同一件東西所經歷的高興程度更大。舉個簡單的例子,擲硬幣出現正面贏500元,出現反面輸500元,只玩一次,你賭不賭,多數人不賭,即使是正面贏500反面輸400多數人還是不賭。

損失趨避的傾向在生活中常常造成許多不理性的決策:

(1)對於同一件東西,擁有後會比擁有前對你更有價值,也就是說如果要賣掉一個你擁有的全新東西,你的索價會比你願意買這件東西的出價高。因為我們再買東西的時候是「獲得」,而賣東西的時候是「損失」,帶給我們的高興和痛苦程度不同,用來買高興和消除痛苦的開價當然就不同

聰明的商家從他的經驗得知這點,替他的產品標上七天內無條件退貨的優惠,事實上真正來退貨的顧客少之又少,因為你對你已經擁有的東西的評價已經提高了。由於上述的心理因素,所以導致正常人不願意改便現狀,即使知道改變現狀可以帶來獲利,大部分的人還是喜歡追求穩定,不願改變。

(2)由於損失帶來的痛苦較大,所以正常人對損失較為敏感,卻對「應得而未得的收益」不夠敏感,而這個應得而未得的收益,就是經濟學上所說的「機會成本」。


例如研究所一年學雜費要50000元,買書要5000元,那麼唸兩年要多少錢?計算能力很好的妳很快的算出11萬,但其實不只11萬,還要加上沒去唸研究所而去工作所賺到的錢和經歷。正常人常常忽略機會成本,想要做出對自己人生較有利的重的決定時,記住!不要當個正常人。

(3)由於正常人對損失較敏感,對獲得較不敏感,所以對於相同的情況只要在文字敘述上稍做改變,很容易就會影響你的決策


例如一台定價3000元的印表機,如果需要送貨上門需要加200元運費,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偏向選擇自己搬運,如果同一台印表機老板定價3200元,免費運送到家,但如果你要自己搬運可以退你200元,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偏向選擇免費運送。不管哪種情況都是代表自己搬印表機價值200元,但用不同的說法你的決定卻不同,因為前者是損失200元、後者是獲得200元,而你對前者比較在意。

所以作決策時要小心,不要因為換一個說法就改變自己的決定,同樣道理反過來到可以加以利用,就是強調不做事的成本和損失,比強調做一件事的好處更能有效使人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

--

行為決策學雖然反對傳統經濟學對正常人「理性」的假設,但其實兩者論點並不相衝突,反而相輔相成,讀完後反而對經濟學有更深的了解。書中用語淺顯易懂,讓你不用歷經艱澀的學術文字就能一窺諾貝爾獎級的精闢見解,加上例子貼近生活經驗,讓人有種恍然大悟,原來我就是那個正常的傻瓜的感覺。

近年來新理學與財務學、經濟學得結合,產生的行為經濟學、行為財務學、投資心理學等,都受到行為決策學的影響,所以看完本書一定可以對你在生活、工作、財務上有許多幫助。 

--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當正常的傻瓜》久石文化

中东地图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wjdjt9/2009-06/22/content_8309868.htm

http://crystaldance.pixnet.net/blog/post/2349649-%E4%B8%AD%E6%9D%B1%E5%9C%B0%E5%9C%96


中东地图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
中东名称的来源据说是: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向东殖民时,把距离欧洲的地理位置按远近划分成了:近东,中东,远东。
(近东 (Near East),通常指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包括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後,此称已为「中东」取代,但两者常通用。)[the Near East] 欧洲人指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地区,但伊朗除外。远东:西方国家开始向东方扩张时对亚洲最东部地区的通称。通常包括中国东部、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
中东大部分为西亚,但与西亚的区别是: 1.中东不包括地处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 2.中东包括非洲国家埃及。 3.中东包括了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其三洲具体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具体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交通便利,海陆空的路线,可顺利运送石油到各国。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专题,图库)、 以色列、 约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塔尔、 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巴以冲突。中东问题是列强争夺的历史产物,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其居民称迦南人,原是阿拉伯半岛闪族的一支。约公元前11世纪,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首次称该地区为“巴勒斯坦”,即希腊语“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约公元前1900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即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共同的先知)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所说,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以实玛利,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2002年11月,阿拉法特在会见中国中东特使后,针对以色列外长内塔尼亚胡威胁要把他赶走,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是阿拉法特,我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美索不达米亚 Mesopotamia

http://toefl.tiandaoedu.com/read/18138.html

Mesopotamia 的背景:美索不达米亚亚洲西南部 Tigris['taigris]底格里斯河和 Euphrates[ju:'freiti:z] 幼发拉底河 两河流域间的古王国,美索不达米亚古代西南亚介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一个地区,位于现在的伊拉克境内。可能在公元前 5000 年以前就开始有人在此定居。这一地区孕育了众多的人类早期文明,其中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蒙古侵略者在公元 1258年破坏了该地区发达的灌溉系统之后,这一地区的重要性就此减小。其中巴比伦Babylon 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为两河流域文明的典范,古巴比伦王国与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构成了人们所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尼罗河文明:发源于非洲尼罗河(Nile)流域,又称古埃及文明,其历史也可追溯到公元前 4000 年。公元前 3100 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开始了史称的埃及王朝时期,也就代表了古埃及文明的正式开始。


Thursday, November 1, 2012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http://lovelifelonglearning.blogspot.tw/2012/11/blog-post.html


蘋果網路新聞:夏姿王子豪辱警,捐400萬元換免囚,罵員警「死胖子」判刊登頭版道歉,有錢可免坐牢?司法正義備受挑戰。
夏姿服飾小開王子豪,今年五月罵警察「死胖子」、「幹你娘」遭起訴,台北地院昨開庭,檢察官要求他開記者會道歉,且須捐款四百萬元,才同意讓他判處六個月以下徒刑、易科罰金十八萬元免坐牢

楊智為vs志工簡小妹官司:
楊智為向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民事庭提出假處分。主要是希望法律約束簡小妹「不得於網際網路以文字、影音等方式,指摘或傳述足以貶損聲請人名譽之行為」。楊智為除了請專業律師團來告我之外(i-Talent*官司),還特地聲請假處分。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民事裁定為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原因,其釋明仍有不足,楊智為拿出新臺幣陸拾萬元提出擔保。
楊智為拿出六十萬元做為擔保

蘋果網路新聞:葉國一 7億換免囚,吐還22戶炒房詐欺緩起訴。
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因以人頭低價收購士林官邸重劃區22戶拆遷戶炒房,涉嫌詐欺,為免鋃鐺入獄,葉同意吐錢換自由,士林地檢署要他吐還北市府22戶房產,並支付共5000萬元創紀錄的緩起訴處分金後,昨給予葉及妻子、涉案會計3人緩起訴2年。檢方估計葉共吐出逾3億元買屋成本及稅捐,損失可能獲利4.1億元,等於葉以7.1億的代價換取緩起訴,逃過最重可判5年的詐欺罪。

………………………………………………………………….

從王子豪捐款四百萬元易科罰金十八萬免坐牢、楊智為拿出六十萬對簡小妹進行假處分、葉國一以7.1億的代價換取緩起訴,逃過最重可判5年的詐欺罪來看,金錢交易的市場機制,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面向,大舉侵入了原本非屬市場的領域。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三十年前,沒有人認為:
囚犯只要付費,就可以升等住進好的牢房;
病患只要多付費,可以獲得醫師的手機號碼,全年無休醫療諮詢;
役男不想當兵,政府可以花錢請外國傭兵去打仗;
富國的獵人只要付費,可以射殺瀕臨絕種的非洲黑犀牛。
然而如今,這一切都已成真。

當金錢買不到的東西愈來愈少,我們面對的,不只是財富的分配不公,而是必須去思考市場的極限,以及我們要選擇怎樣的人生!當每樣東西都能買賣,是否有錢就有了天壤之別?當生命中各種美好事物都被標上價格,事物的價值也跟著變質了?

從健康醫療、教育、法律、政治到人際關係,一旦事物變成了「商品」,就會失去某個很重要的「什麼」。過去我們不曾關注過這個問題,但也許這個「什麼」,正是建構一個美好社會所不可或缺的。我們應該自問:世上有什麼東西是無論如何都不該用錢去買的?我們也必須決定,應該以什麼樣的價值來管理社會及公民生活的各領域。當今的市場機制已與道德脫鉤,而我們需要將兩者重新連結起來--面對金錢的蔓延,我們必須選擇,如何劃定正義的防線,以守護我們都渴求實現的美好生活!

以上部份摘自《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Sunday, October 28, 2012

《發現幸福》如何避開教養的危險陷阱



「教養」是多數人完全沒受過訓練、也沒做好準備的專業。雖然孩子們的體內有我們的基因,有時行徑卻跟外星人一樣。孩子讓我們成長,挑戰我們並改變我們。教養構築了多數人生活的重心,且通常會持續20年以上,直到孩子獨立,離家生活為止。但父母的角色並未就此終止:多數美國人將花更多的時間跟成年後的孩子相處,直到子女步入中年。為期數十年的研究和普遍的經驗顯示,這句諺語說得真對:「要是孩子不快樂,你就怎麼也開心不起來。」幾乎沒有其他經驗能比教養更令人振奮和喜悅,能比教養更具挑戰性和令人喪氣。

《發現幸福》一書中有部分著眼於教養兒童和青少年的課題,以及一些與成年子女有關的概念,並提出五個可以幫助你避開許多教養的危險陷阱:

一、時間就是關鍵
有沒有哪種行動方針既能營造慈愛的親子關係,又能充當問題警示系統,讓你和你的孩子一輩子緊緊相繫呢?專家們說:有,多陪陪孩子。如有必要,犧牲其他事物也無妨。要一輩子關係親密,有一個重大因素無可替代:你的時間。

在專家們的眼中,孩子最想要的不是你的錢,他們想要你跟他們在一起。要兼兩份差事才能維持家庭生計的父母或許別無選擇,但如果你和你的配偶每週工作七十小時,是為了買消費品和度奢侈的假期,那你就誤用了你的時間。曾經千雅就教過這類家庭的孩子們,父母忙於事業的打拼,口口聲聲說愛孩子但卻花大筆錢送他們去名校、請一堆老師到家裡教學和送孩子到外面學才藝……等,卻很難撥出時間陪孩子,平常都是由阿嬤或是家中外傭陪伴,他們多數會寵孩子,這類的孩子也許知識性方面比同齡孩子佔有優勢,但是內心其實是缺乏愛的,而內心的缺失並不是用外在就能衡量,它需要長時間的注入及陪伴,好一點的家長若時間允許就只有孩子睡前的30分鐘陪孩子,其實那是不夠的,平常的陪伴更是重要,要真正了解我們的孩子,我們必須在恰當的時機出現在他們身邊。我們的孩子有時會像蚌殼一樣緊緊關閉,雖然外面堅硬,裡面卻柔軟而脆弱,多陪伴孩子,他們會突然決定打開和你分享。

親子關係的品質與相處時間成正比,這裡所說的時間通常是一起從事日常世俗活動的時間,而非難忘的「特殊場合」,我們要時常陪孩子參與活動,而那需要父母本人長時間在場,花時間陪孩子之所以至關重要,還有一個原因:它可以做為問題萌生時的早期警示系統,這點很重要,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陪伴他們,支持他們,否則你會無從得知他們要往哪裡去,他們喜歡什麼或不喜歡什麼,以及他們想投入時間做什麼與打算怎麼做。重點不在於活動,而是共享的時間。

專家們對「時間就是關鍵」提出三大關鍵要點:

第一:孩子要的是你的時間,而以後他們會珍愛地懷念你與他們共度的時光。

第二:最重要的是共同參與的活動

第三:我們應該犧牲一些事物來爭取陪孩子的時間


二、偏心很正常,但千萬別表現出來
多數父母並不樂於探討他們是否喜歡某個孩子勝過於其他,然而一開始提到偏心問題時,幾乎每個父母的第一句話都會類似的說:「噢,沒有,我愛我的每一個孩子,每個都一樣。」但事實上,當你們聊的夠久時,他們就會吐露實情:父母通常有偏愛的小孩。比較常見的是,父母會在不同的生活領域有不同的偏愛。在現實世界,我們都知道凡事皆難講求公平。孩子不僅是父母的骨肉,雙方也發展出人際關係。我們一旦涉及人際關係,就難免會喜歡某些人勝過於另一些人。

針對父母偏心的主題,學者們已進行數十年的研究,其中許多著眼於這種行為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關於明顯偏心的消息很不妙:當孩子感覺父母不公平地對待各個孩子時,孩子比較可能會出現行為問題,心理健康較差,並且較早涉入青少年犯罪,另外,認為父母偏心的小孩也較容易和兄弟姐妹起衝突,較無法與他們發展愉快而支持的關係。研究顯示:這些問題會延攬到成年子女的身上。其實,父母要做到絕對的公平是困難的,通常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會更明顯;對於兄弟姐妹發生爭執時,若父母不論是非對錯的過於偏袒某一方,不找出問題的來源,長期對於不被偏愛的受害另一方,他們成年後通常也不願意多和家人接近,因為得不到支持及真理,反而愈接近愈傷痕累累,發展好的會判斷並尋求適合自己的社群,發展不好在心理上可能會出現許多反社會性格。

乍看之下,父母對某個子女的偏愛或許不是什麼大問題,就算它已造成兄弟姐妹之間的對立。但它其實有一個毀滅性的效應:它會致使手足之間漸行漸遠偏心會釀成疏遠,往後的人生將不再與兄弟姐妹分享時間、經歷和回憶。之前有家長及朋友和我分享他們的家庭經驗 ( 許多朋友和家長說我有諮商師的特質,有同理心且願意傾聽協助並瞭解核心問題,也許這和千雅一些經驗有關吧,哈!而千雅的工作,除了教導孩子之外,透過長期的教學,父母通常也會願意多分享他們的家庭、人生經驗…等 )曾經他們提到偏心的問題,他們從小就知道父母偏愛其他手足,他們漸漸的學到「父或母不見得喜歡他們全部的孩子,而他們剛好就是不得父或母喜愛的小孩」,因為偏心也影響了兄弟姐妹的關係,嚴重一點,手足也是會相殘的,所以她們學習將手足逐出了她們的生命,其實遠離原生家庭的孩子,不是只有他們的父母會難過,通常遠離的孩子他們的心是更痛的!透過傾聽和引導,千雅也告訴這些家長學習不要對孩子們過於偏心且告訴朋友們未來有孩子避免過於偏心。

針對「偏心」的主題,專家們還提供了所有年紀的父母都應該認真看待的兩個重要而複雜的人生課題:

第一個課題:少許程度的偏心很正常,你幾乎無從避免,就算試著避免,八成也徒勞無功。不要擔心這點,覺得比較親近某個孩子很正常、很自然,沒有什麼好內疚的。

第二個課題:坦然接受你對孩子所有的誠實感覺,然而深埋起來。還有,避免拿孩子做任何有高下之分的比較,身為父母你可以在心裡面想,但別說出來,最傷人的家庭經驗之一,就是不得寵的感覺。專家們提到,就偏心這件事,誠實不是上上之策。


三、別打孩子
體罰對孩子的人生會造成負面影響,遭到體罰的幼童會表現出較強的侵略性和反社會行為。而孩子遭掌摑或毆打的頻率和嚴重程度愈高,對其心理健康的負面效應以及出現問題行為的可能性就愈大。研究顯示,體罰也和青少年及成年後較差的親子關係有關。最令人不安的是,經常遭受體罰的孩子較可能在成年後對自己的伴侶和 (孩子施暴。

那麼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如何處理,我們可以用行為改變技術,所謂的行為改變技術是應用實驗心理學行為原理,客觀而有系統、有步驟的處理行為的有效方法。比方說:增強 (正和負)、削弱、模仿……,瞭解孩子犯錯的原因,再給予適合的方式處理,才能有效減少犯錯的行為產生,若是用體罰的方式,也許短暫有效,但長時間而言是沒有效果,甚至會產生負效果,例如:說謊、不負責任……等。


四、不計代價,避免產生裂痕
在一些家庭,裂痕起因於父母與孩子在生活方式上的選擇。「裂痕」一詞運用於社會學的世界時,意指人際關係發生破裂,導致人與人的疏離,但它在地理學上的定義,其實更加有力地凸顯專家所描述的效應:「因受力、爆炸或緊繃而產生的斷裂,或分裂成兩個以上碎片的情況。」裂痕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任何家庭之中,專家們提供三個「預防裂痕」的秘訣:

秘訣一:及早發現潛在裂痕,加以消弭
裂痕一旦出現,便有了自己的生命,會變得愈來愈難以修補。在早期徵象出現時,就要採取行動,但不是要去掌控孩子,而是要敞開心胸去瞭解,若是想掌控,潛在裂痕很可能變真的裂痕。

祕訣二:裂痕一出現,就要立刻採取行動
此時雙方的觀點會很快變得激烈;不用多久,不去努力和好就會比試著和好來得容易了。若是此時有其他人瞎攪和,或是用其他不得體的方式,就只會讓情況愈來愈惡化,最好方式是雙方能推心置腹的談談,也許需要一些時間溝通,但是是值得一試的。

秘訣三:當其他方法統統失敗,必須妥協的人通常是父母
這個建議聽起來有失公平;不過,在檢視有關兩代之間裂痕的紀錄時,專家發現如果出現裂痕時,要付出較高代價的人通常是父母。父母為孩子付出的,遠比孩子能為父母奉獻的來得多。事實上,老年學家稱此為「兩代之間的風險」(intergenerational stake):父母通常較需要也較重視親子關係,因此如果關係惡化或崩解,父母失去的也比較多,還有一點尤其重要:裂痕一出現,他們與孫子的距離也會被拉遠,甚至永遠分開。

這個訊息對所有年齡的為人父母者都十分重要:避免出現裂痕。有可能使你和某個孩子一刀兩斷的問題,隨時都可能發生。當然,如果孩子出現傷害或暴力行為時,為了父母的身心健康著想,適當的隔離是無可厚非的。雖然裂痕往往出現在當時看起來很重要的事情,但那些事情絕對不值得你一輩子承受分離之痛。


五、著眼在與孩子一輩子的關係
爸媽照顧孩子是很重要的事,當孩子成年後親子可以處得好嗎?很簡單:彼此關愛,互相照顧。隨著你年歲漸長,你也可以向你的孩子學習 (其實從事教學過程當中,千雅也不斷在向孩子們學習,學習是互相的而非只是單方面的教學而已)。世界已經改變,你不能封閉心靈,所以你要多聽、多看,要試著傾聽,聽聽孩子說些什麼,但千萬要記住,不要聽了只是更想控制他們或是說教。

做一個「夠好」的父母,意謂著允許孩子失敗。讓孩子們試著自己做決定,雖然他們並非每次都能做出對的決定,但他們會從錯誤中學習,而這很重要。如果你從未犯錯,你就永遠不知道做事情有對的方法,也有錯的方法。你的方法不見得最好,但你將學會如何面對困難。
對於教育孩子,父母可以放輕鬆一點:放寬你的期望,從旁支持他們解決問題,而非追求完美。
                                                                                           
在閱讀《發現幸福》一書,尤其是在「避開教養的危險陷阱」統整了很多事情,我們都曾經是個孩子,從原生家庭中成長,和父母及兄弟姐妹的相處,以及父母的教育及態度對我們有著深遠的影響,現在也深入學生的家庭,更能看清楚每個家庭不同的結構對孩子們的影響。

相信有些讀者已經為人父母或是從事教育相關工作者,不論是何者,千雅都和各位一同為教育努力和付出!J

參考書籍:

物以稀為貴

http://lovelifelonglearning.blogspot.tw/2012/10/italent_28.html


古羅馬人曾說:「物以稀為貴。」史蒂芬.沃切爾教授曾經做過一項實驗,他將受試者分成兩組,讓他們去評斷同一種餅乾的品質。在第一組裡,他發給受試者一整盒餅乾;在第二組裡,他只發給受試者兩塊餅乾。實驗結果顯示:只拿到兩塊餅乾的這一組對餅乾品質的評價,遠遠高於拿到一整盒餅乾的那一組。這項實驗後來反覆進行多次,每次結果都相同。

廣告推銷經常可以聽到「機會不多,敬請把握」這樣的台詞,一些賣場的促銷海報也常寫上「只剩今天」,藉以強調時間的緊迫性。像是iTalent未來競爭力研習營在推銷時,也會運用到「愈少愈好:以稀為貴原則」

(1) 物以稀為貴,飲恨失之交臂。如:後補的同學。需打電話來詢問,提高進入門檻,需先經過父母同意。其實只要劃撥進來,可能不用問名額也可參加。

(2) 數量有限:一班只有15個名額、師大只有300個位置、全台只有1200同學能參與(名額有限,不是有錢就可以參加)等等之類的說法。

(3) 時間有限只會宣導這一次(這輩子只有這次機會)、只有現在報名才享有優惠(網路報名貴,不一定會有名額)、繳費期限有限制(讓同學思考時間短,未想清楚為什麼想參加)

另外,房屋仲介也用同樣的手法。每當某位買家似乎有點動心,一時又無法做決定,便會找機會跟買家說:「早上已經有四組人馬都來看這間房子,有一對夫妻對於這間房子很有興趣。不曉得你對這間房子是否也有意思呢?」當然,所謂的四組人馬、有一對夫妻有興趣都是房屋仲介自己捏造的;有時候還會換成有位教授或科技新貴對這間房子有興趣。

無論如何,這招的確奏效,原本有心購買的買家,容易因此決定買進。因為買賣標的物有愈趨稀少的傾向。從客觀角度來看,這樣的決定沒什麼道理。有興趣的買家要不就願意以談好的價錢買這間房子,要不就不願意買,根本不用管是否有幾組人馬來看過這間房子或是有誰對這間房子很有興趣。

由於愈少愈好:以稀為貴原則,難到手的東西比容易到手的東西好、當我們企圖擁有某物,被阻擋時會更加倍企圖擁有某物。心理學家稱其為「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Romeo and Juliet effect)。莎士比亞筆下這對悲劇青年的愛情所以如此濃烈,就是因為他們的愛情是遭禁止的。

要如何才能避免「稀少性謬誤」呢?當下情緒波動愈大,愈不要去做決定,我們對稀少性的典型反應就是失去清醒,等恢復理智再做決定。問自己:「為什麼想參加這個課程?」「為什麼想買這間房子?」請用價格與效用評斷一件事物,不管它是否很稀少,或有沒有其他人也很想要它,那些都無關緊要。

Monday, October 22, 2012

How to Make a Sugar-Free Sports Drink

http://lowcarbdiets.about.com/od/beverages/a/sportsdrink.htm


They're everywhere it seems, and it's easy to succumb the marketing behind sports drinks - that if we exercise, we NEED sports drinks to replenish ourselves. It makes you wonder how athletes and exercisers got through a workout without them 20 or 30 years ago?
However, it's no surprise that there is a healthy dose of sugar in sports drinks. So what's a low carbing exerciser to do? First, let's look at what sports drinks contain, and how to approach getting our needs met in a lower carb (and much less expensive) way.
Water
Of course, the major component of sports drinks is water. It's important to keep hydrated during exercise. It is possible, however, to become TOO hydrated. The current recommendation is to let thirst be your guide rather than "pushing" fluids.
Sugar
Sports drinks have quite a lot of sugar, but interestingly they have only about half the sugar of most other commercial beverages. This is because if you load in too much sugar at once, it slows down water absorption. Sugar is for taste, but also for fuel. For people who's bodies are used to using carbohydrate for energy, it is helpful to have extra sugar during heavy exercise. But what about people on low-carb diets?
The issue of exercise with people who are restricting carbohydrates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Preliminary studies show that when people cut carbs, their bodies do change from using primarily carbohydrate for energy to using fat for energy, although it can take 2-3 weeks for the body to make this change. We know that native populations, such as the Inuit, who traditionally ate a very low-carbohydrate diet, were and are able to maintain vigorous endurance exercise for long periods without apparent ill effect. So it appears that over time, bodies adapt to using fat for energy during exercise.
For any one person, I think experimenting is in order. It's very unlikely that moderate exercise would make you need extra carbohydrate if you are used to eating a low-carb diet. For more vigorous workouts, try different amounts of carb and see how you feel. However, there's no reason to have to drink a sugary drink. Why not have a piece of fruit and get some nutrition with that sugar?
Electrolytes
Electrolytes are molecules of certain minerals that have an electrical charge. Our nervous system runs on the electricity generated by the manipulation of these molecules, called ions. This means that every function in the body that is dependent upon our nervous system (muscle movement, breathing, digestion, thinking, etc.) requires electrolytes, and the body places a priority on managing them. Electrolytes also are used to regulate the fluid balances in the body. Electrolytes include ions of calcium, magnesium, potassium, sodium, and chloride.
How do our bodies get electrolytes? We get these minerals through the food we eat, and lose them through excretion in various ways. Our sweat contains sodium, chloride, and potassium. These minerals are common in food. Sodium chloride is table salt, and both sodium and chloride are found in many, if not most, foods. Potassium is found in a wide variety of fruits, vegetables, meats, legumes, and nuts.
How much sweating to we need to do before lost minerals need replacement? Under ordinary conditions, it's not a problem. Eating a balanced diet will supply the body with plenty of minerals for our electrolyte needs if we are getting a moderate amount of exercise. However, endurance athletes who exercise strenuously for long periods may need extra salt and potassium, as they can sweat quarts of water per day. Sports drinks contain small amounts of sodium and potassium.
Sodium - 8 oz of a typical sports drink contains 110 mg of sodium. This is the amount of sodium in a small pinch of salt. A teaspoon of salt contains 2300 mg of sodium, so basically you need 1/20th of a teaspoon of salt - not much! Half an ounce of salted peanuts (about 14 peanuts) has this much sodium, and also about 90 mg of potassium.
Potassium - 8 oz of a typical sports drink contains 30 mg of potassium. A cup of tea has 88 mg of potassium. A small peach has 150 mg. More high potassium low-carb foods
How to Make Low-Carb Sports Drink
It turns out that two tablespoons of lemon juice contain almost exactly the amount of potassium in 8 oz of a typical sports drink. So, if you want to make your own low-carb sports drink, it's quite easy. Just mix together:
·        1 cup (8 oz) water (not carbonated)
·        2 Tablespoons lemon juice
·        small pinch of salt
·        Flavoring and sweetener to taste
Flavoring Ideas:
·        Crystal Light Drink Mix
·        Unsweetened Kool Aid (with sugar substitute to taste)
·        Sugar-Free Flavored Syrups such as Da Vinci or Torino

Wednesday, October 17, 2012

雜貨店老闆跟沃爾瑪的共同敵人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blog/article.php?id=2242


在多年爭論後,印度政府終於宣布開放外資零售商。此舉遭到嚴重反對,人們認為,家樂福和沃爾瑪等大型超市,會讓目前主導印度零售業的小商店死無葬身之地。9月20日,反對黨發起的全國大罷工,讓全國多數城市和鄉鎮陷入癱瘓。
關於開放外資零售商的爭論,其中一方說,印度需要把供應鏈變得現代化,另一方則希望保護小商店主的生計。支持政府決定者指出,印度供應鏈浪費太大,只有大型國際零售連鎖的財務實力和專業技能才能幫助印度供應鏈升級。反對者指出,在西方,大型連鎖店吞噬了傳統零售業。
但這一爭論沒有討論到最重要的關鍵點:「超市」本身無處不遭受線上購物的威脅。全世界的消費者都發現,他們可以通過網路獲得幾乎是「無限」的選擇——包括大型零售商根本無法供應的個性化商品和服務。
因此,大超市突然發現,自己的業務模式不靈了。它們驚恐地看到,正在成為世界第一大線上零售商的亞馬遜將連鎖書店Borders推向破產,它們害怕自己會成為下一個。據報導,由於擔心自己的銷售被侵蝕,沃爾瑪已經停止出售亞馬遜的Kindle平板電腦。
事實上,在印度政府做出接受外國零售商的決定的同時,法國零售商家樂福宣布將在今年年底關閉在新加坡的大量業務。與此同時,英國零售商特易購(Testo)正在從大型超市模式轉型,大力投資線上購物系統。很明顯,零售業框架正在改變。
既然如此,印度大可以跳過「超市」,直接進入線上購物階段,正如其跳過市內電話,直接進入手機時代。當然,在不少地區,超市仍能表現出色,但它們已不可能主宰印度零售業。
對小商店主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會。挑戰在於線上購物的崛起將增加競爭壓力,不管大型外國零售商是否進入市場。出於對數位化的不信任,印度人仍對線上購物充滿懷疑,但近幾年來,城市中產階級越來越習慣上網買機票、訂飯店、買書。隨著物品的豐富和技術成本的下降,越來越多人有機會進行線上購物。改變已經無法阻擋。
這一改變為小商店開啟了機會之門。從國際經驗中可以看到,線上購物對超市的影響大於社區商店,後者通常可以提供送貨上門、接受先訂貨後付款,並可以作為維繫個人社會關係的場所。本地商店還可以利用網路,根據客戶口味訂定更精確的物品種類。
換句話說,小商店只要適應了新環境,就會比大零售商更有能力立足。事實上,小商店的優勢是如此明顯,以至於特易購對其便利店網絡Tesco Express進行了大規模投資擴張,大舉模仿傳統的本地雜貨店模式。
因此,印度關於開放外國零售商進入市場的政治爭論儘管熱度很高,卻已註定是白吵一場。真正的問題是,當消費者跳過超市走向線上購物時,印度破敗的供應鏈怎樣做出反應。沒有任何國家打造了直接用於線上零售的物流網絡。對投資者和企業來說——或許還包括印度的小店主——這才是真正有趣的機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