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ffnang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har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hare.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May 18, 2013

5 years liao ....

“很多人在股票市场里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买了某种股票,看它往上涨,自以为自己聪明能干。他们觉得买卖股票容易得很。他们赚进了很多钱,立刻开始寻找其他可买的东西。其实这个时候他们真的应该什么都不干。自信心会导致傲,最终导致狂妄自大。其实此时你真的应该把钱存进银行,到海滩去玩上一段时间,直到自己冷静下来。
因为好机会本来就不多,更不会接踵而来 。 但是,你并不需要很多好机会,如果你不犯太多的错误的话。
———罗杰斯《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

先看一个故事:
一次,一位名叫阿默的年轻人建议老头买克莱美汽车的股票,老头买了500股,在10天内获得了7点的盈利。这时,阿默把自己买的股票抛了,建议老头也脱手,在回档时再买进。但老头死活不肯,把阿默给气疯了,连连问老头为什么。老头不得不解释道:“我是说我会失去自己的仓位。等你像我这么老了,像我这样经历了许多好景和恐慌之后,你就会明白失掉仓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就连约翰·D·洛克菲勒也一样。我希望这只股票会回档,你可以在大跌的时候补仓,先生。但是自己只能按照多年的经验进行交易,我为这些经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不想再浪费第二次学费,但我仍然感激你。这是多头市场,你知道的。”

一直以来总以为资本投资是要在开盘前阅尽当天的财经报纸和券商研判,然后确定每天的操作。白天时要专心的盯着盘,收盘后还要复盘,然后和几个朋友聊票,晚上还要去看看财经节目。其实:“频繁的交易真的能带来利润吗?”有很多投资者认为高点卖出,低点买入可以挣的比长期持有更多。实际的理论研究和美国股市的实践证明,这是个完全错误的想法。频繁交易并试图通过交易获利的投资者,从来没有超越过长期持有者,也从来没有跑赢大盘,这是一个铁的事实!

其实只要你判断对了国家经济发展方向,行业趋势,再根据管理层、产品以及公司战略等选好个股后,或许一周看一次盘,一个季度看一次业绩公告就够了!做股票真的不用这么累!

投资股票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大部分人还是为了能有大的收益,可以改变自己的财务情况,希望能通过投资这家企业实现你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一直以来我都在博客中说吃鱼吃鱼肚,投资就投个股成长中的最大波段,也就是高速增长期!仔细研究季报和年报,从中发现出现连续两个季度业绩出现拐点的公司,判断这家公司的业绩真伪!

我可以的,你也可以的!

其实1~2年抓好一个高速成长股中的最大波段,那么连续几年下来估计你也能实现财务自由的!相信自己!

作者:石上清泉


Tuesday, June 12, 2012

颈线大挑战

2011年8月4号开始破线的下跌,大概打了半年的底。2012年1月18号正式突破。高点在 = 4月2号

2012年1月18号开始算,半年后是6月17号。
咦,不是希腊又要大选的良辰吉日吗?有没有那么巧,又是半年?

头部的铸造大概花了3个月,目前是尝试挑战颈线压力。
突破还是不破 ?

还是比较期待6月17号,左右对称,刚好半年

DJI

NASDAQ

S&P500

Friday, April 13, 2012

马股休市时间表

Bursa Malaysia Holidays 2012

Day Date Month
New Year's Day Sun 1 (a) Jan
Chinese New Year Mon-Tue 23- 24 Jan
Federal Territory Day Wed 1
Feb
Birthday of Prophet Muhammad Sun 5 (a) Feb
Thaipusam Tue 7
Feb
Installation of Yang di-Pertuan Agong Wed 11 Apr
Workers' Day Tue 1 May
Wesak Day Sat 5 May
King's Birthday Sat 2 Jun
Hari Raya Puasa (Eid-ul-Fitri) Sun-Mon 19-20 (a, c) Aug
National Day Fri 31 Aug
Malaysia Day Sun 16 (a) Sep
Hari Raya Haji (Eid-ul-Adha) Fri 26 (c) Oct
Deepavali Tue 13 Nov
Awal Muharram (Maal Hijrah) Thu 15 Nov
Christmas Day Tue 25 Dec
Note:
(a) If a public holiday falls on Sunday, the following day shall be a public holiday, and if this day is already a holiday, then the next day shall be a public holiday.

(b) Half day trading closure for the afternoon sessions on the eves of Hari Raya Puasa and Chinese New Year. However, the business hours for Clearing, Settlement & Depository remain the same. For trading hours, please refer to Equities & Derivatives pages.

(c) Date subject to change.

Bursa Malaysia will issue final announcements on public holiday and trading closure prior to the holidays.

Sunday, March 11, 2012

巴菲特31年股东信精华

1、除非是特殊的情况(比如说负债比例特别高或是帐上持有重大资产未予重估),否则我们认为 “股东权益报酬率”应该是衡量管理当局表现比较合理的指针。(1977)

2、保险这行业虽然小错不断,但大致上还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成果,就某些方面而言,这情况与纺织业刚好完全相反,管理阶层相当优秀,但却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各位的管理阶层所学到的一课,很不幸一再学到的就是,选择顺风而非逆风产业环境的重要性。(1977)

3、我们投资股票的选择方式与买进整家企业的模式很相近,我们想要的企业必须是(1)我们可以了解的行业(2)具有长期竞争力(3)由才德兼具的人士所经营(4)吸引人的价格,我们从来不试着去买进一些短期股价预期有所表现的股票,事实上,如果其企业的表现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反而希望他们的股价不要太高,如此我们才有机会以更理想的价格买进更多的股权。(1977)

4、我们过去的经验显示,一家好公司部份所有权的价格,常常要比协议谈判买下整家要来得便宜许多,也因此想要拥有价廉物美的企业所有权,直接购并的方式往往不可得,还不如透过间接拥有股权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当价格合理,我们很愿意在某些特定的公司身上持有大量的股权,这样做不是为了要取得控制权,也不是为了将来再转卖出或是进行购并,而是期望企业本身能有好的表现,进而转化成企业长期的价值以及丰厚的股利收入,不论是少数股权或是多数股权皆是如此。(1977)

5、资本城拥有优良的资产与优异的管理阶层,而这些管理技能同样也延伸至营运面及资金管理面,想要直接买下资本城所要花费的成本可能是两倍于间接透过股票市场投资,更何况直接拥有权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好处,控制权虽然让我们拥有机会,但同样也带来责任去管理企业的营运及资源,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提供现有管理阶层关于这些方面额外任何的帮助,事实上,与其管还不如不管,更能得到好的结果,这样的观念或许很反常,但却是我们认为比较合适的。(1977)

6、我不认为包括我自己本身在内能够“成功”地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1978)

7、我们的政策是集中持股。当我们决定了后便买进“一大笔”,而非这也买一点那也买一点,但事后却漠不关心。(1978)

8、我们可以接受被投资公司保留盈余而不分配,但前提是公司必须将之用在“更有利”的用途上,否则便应分配给股东或是用来回购公司的股份(1978)

9、依我们过去的经验显示,一家高成本结构公司的经营者,永远找得到增加公司开支的理由;而相对的,一家低成本结构公司的经营者,永远找得到节省公司开支的方法,即使后者的成本早已远低于前者(1978)

10、就短期而言,我们一直认为营业利润(不含投资收益)除以净资产所得的比率,是衡量一年度经营成果的最佳方式。长期而言,我们则认为净利润(包括已实现、未实现资本利得及非常损益)除以净资产(所有投资以公平市价计算)所得的比率,是衡量长期经营成果的最佳方式。其中额外的资本利得,短时间看起来或许相当特殊,但就长期而言,其对股东利益的影响与日常的营业利益并无太大差别。(1979)

11、我们判断一家公司经营的好坏,取决于其净资产收益率(排除不当的财务杠杆或会计做帐),而非每股收益的成长与否,因为即使把钱固定存在银行不动,也能达到象后者一样的目的。(1979)

12、在某些产业,比如说地方电视台,只要少数的有形资产就能赚取大量的盈余,而这行的资产售价也奇高,帐面一块钱的东西可以喊价到十块钱,这反应出其惊人获利能力的身价,虽然价格有点吓人,但那样的产业路子可能反而比较好走。(1979)

13、所谓有“转机”的公司,最后很少有成功的案例,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购买价廉的烂公司上,还不如以公道的价格投资一些物美的企业。(1979)

14、若被投资公司将其所赚的盈余用于回购自家股票,我们通常会报以热烈的掌声。理由很简单:若一家好公司其股票价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还有什么投资会比前者来得更稳当、更有赚头、更能促进原有股东权益的呢?企业购并的竞争性通常使得购并整家公司的实际价格高于取得企业的实际价值,而股票市场的拍卖性质,往往可以让我们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取得一家公司的部分股权。(1980)

15、只要市场回复理性,市价终究会反映公司累积盈余的能力,有时甚至超过买进后累积的盈余,这等于是在你的蛋糕上多得到一点糖霜呢。(1980)

16、当一个经历辉煌的经营阶层遇到一个逐渐没落的夕阳工业,往往是后者占了上风(1980)

17、不象大部分的公司,柏克夏并不会为了一些特定的短期资金需求而去融资,反而,我们借钱是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约略短于融资期限)将有许多好的投资机会出现。最佳的投资机会大多是出现在市场银根最紧的时候,那时侯你一定希望拥有庞大的火力(1980)

18、对于购并的对象,我们偏爱那些“产生现金”而非“消化现金”的公司。由于高通胀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它们必须将所赚得的每一块钱再投入才能维持其原有的生产力,就算这些公司帐面数字再好看,除非看到白花花的现金,我们对之仍保持高度警戒。(1980)

19、我们宁愿以X的单价买下一家好公司10%的股权,而非以2X的单价买下这家好公司100%的股权。但大部分的公司经营阶层偏好后者,他们多以“规模”而非“获利”,作为衡量自己或别人的标准,问问那些名列《财富》500大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可能从来不知道他们的公司若以获利能力来排的话,会落在第几位。(1981)

20、第一类你买到的(不管是有意或无意的)是那种特别能够适应通货膨胀的公司,通常他们又具备两种特征:一是容易去调升价格(即使是当产品需求平缓而产能未充分利用也一样)且不怕会失去市场占有率或销售量;二是只要增加额外少量的资本支出,便可以使营业额大幅增加(虽然增加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通货膨胀而非实际增加产出的缘故)。近十几年来,只要符合以上两种条件,虽然这种情况不多,即使是能力普通的经理人也能使这项购并案圆满成功。(1981)

21、我们投资部份股权的作法惟有当我们可以以合理的价格买到吸引人的企业才行得通,同时也需要温和的股票市场作配合,而市场就像老天爷一样,帮助那些自己帮助自己的人,但与老天爷不一样的地方是祂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对投资人来说,买进的价格太高将抵销这家绩优企业未来十年亮丽的发展所带来的效应。所以当股票市场涨到一定的程度,将使我们有效地运用资金买进部份股权的能力大打折扣或甚至完全消失。这种情况会定期发生,就在十年前当股市到达狂热的高档时(由于高股东权益报酬股被机构投资人捧上天),柏克夏的保险子公司(不包括在Blue Chip Stamps部份)仅仅持有一千八百万市值的股票(相较于现在的80%),仅占保险公司投资总额的15% ,在1972年的当时有跟现在一样多的好公司,但他们当时的股价实在有点离谱。虽然股价高涨对公司短期的表现有所帮助,但就长期而言却反而会影响企业的前景。(1982)

22、一般来说,若企业处在产业面临供给过剩且为产品一般商品化的情形(在整体表现、外观、售后服务等都无差异化)时,便极有可能发生获利警讯。当然,若价格或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例如透过政府立法干预、非法勾结或国际性联合垄断如OPEC)能获得控制或可稍微免除自由市场竞争。否则若客户不在乎其所采用的产品或服务由谁提供,成本与价格由完全竞争来决定,如此,产业铁定面临悲惨的下场,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厂商皆努力强调并建立本身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这种做法在糖果有用(消费者会指明品牌)而砂糖却没有用(难道你听过有人会说:“我的咖啡要加奶精和某某牌的砂糖”),在许多产业就是无法做到差异化,有些生产者能因具成本优势而表现杰出,然在定义上这种情况极少或甚至不存在,所以对大部分销售已完全商品化的公司来说,不可避免的结局便是,持续的产能过剩无法控制价格滑落导致获利不佳,当然产能过剩会因产能缩减或需求增加而自我休整,而不幸的是这种修正的过程却是缓慢而痛苦的,当产业好不容易面临反弹时,却又是一窝蜂全面扩张的开始,不到几年又必须面对先前的窘况。而最后决定产业长期获利情况的是供给吃紧与供给过剩年度的比率,通常这种比率很小,(以我们在纺织业的经验来说,供给吃紧的情况要追溯到许多年以前,且大约仅维持不到一个上午的时间)。在某一些产业,供给吃紧的情况却可以维持上一段期间,有时实际需求的成长甚至超过当初所预期,而要增加产能因涉及复杂的规划与建厂而须有相当的前置期。(1982)

23、我们对具备以下条件的公司感兴趣:

A、巨额交易(每年净利润至少500万美元);

B、持续稳定的获利(我们对只有远景或具转机的公司没兴趣);

C、高净资产收益率(并甚少负债);

D、具备管理阶层(我们无法提供);

E、简单的企业(若牵涉到太多高科技,我们弄不懂);

F、合理的价格(在价格不确定前,我们不希望浪费自己和对方太多时间)(1982)

24、努力回购自己公司的股份,有两点好处:第一点很明显,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问题,透过买回公司的股票,等于只要花一块钱的代价便能够获得两块钱的价值,所以每股的内在价值可大大地提高,这比花大钱去购并别人的公司的效果要好得多。第二点较不明显,且没有什么人知道,实际上也很难去衡量,但时间一长其效果越明显,那就是管理当局可透过回购自家的股票来对外宣示其重视股东权益的心而非一味的扩张个人经营事业的版图,因为后者往往不但对股东没有帮助,甚至反而有害股东的利益。如此一来,原有的股东与有兴趣的投资人将会对公司的前景更具信心,而股价便会向上反应而与其本身的价值更为接近。(1984)

25、在商业社会中,一家强势报纸的优势是极为明显的,老板通常相信惟有努力地推出最好的产品才能维持高获利,但是这种令人信服的理论却让无法令人信服的事实打破,当一流的报纸维持高获利时,三流报纸所赚得的钱却一点也不逊色有时甚至更多,只要你的报纸在当地够强势。(1984)

26、我们宁愿要GEICO的企业价值增加X倍而股价下跌,也不要公司内在价值减半而股价高涨,以GEICO这个例子,乃至于我们所有的投资,我们看的是公司本质的表现而非其股价的表现,如果我们对公司的看法正确,市场终将还它一个公道。(1984)

27、Bill Rose形容过度分散投资的麻烦,若你拥有四十位妻妾,你一定没有办法对每一个女人认识透彻,长期下来,我们集中持股的政策终会显现出它的优势。(1984)

28、在判断是否应将盈余保留在公司,股东不应该只是单纯比较增加的资本所能增加的边际盈余,因为这种关系会被核心事业的现况所扭曲,在高通胀时代,某些具特殊竞争力的核心事业能够运用少量的资金创造极高的报酬率(如同去年我们曾提过的“商誉”),除非是经历销售量的巨幅成长,否则一家好的企业定义上应该是指那些可以产生大量现金的公司,相对的如果一家公司将本来的资金投入低报酬的事业,那么即使它将增加的资本投入较高报酬的新事业,表面上看起来是不错,但实际上却不怎么样,就好比在高尔夫球配对赛中,虽然大部份的业余选手成绩一塌糊涂,但团体比赛只取最好的成绩却由于部份职业选手的精湛球技而显得出色。许多表面上持续缴出好绩效的公司事实上把大部份的资金投注在不具竞争力的事业之上。只是前者掩盖住后者惨不忍睹(通常是用高价购并平庸的企业)的失败,而经营阶层也一再强调他们从前一次挫败所学到的经验,但同时马上物色下一次失败的机会。这种情况下,股东们最好把荷包看紧,只留下必要的资金以扩充高报酬的事业,剩下的部份要嘛就发还给股东,要嘛就用来回购公司股份(一种既可以增加股东权益,又可以避免公司乱搞的好方法) 。(1984)


29、Philip Morris对通用食品提出购并的要求,使其价值显现出来,我们因四项因素而大大受惠:(1)便宜的买进价格(2)一家优秀的公司(3)一群能干且注重股东权益的管理阶层(4)愿意出高价的买主。而最后一项因素是这项获利能够一举浮现的惟一原因,但我们却认为前三项才是能为柏克夏股东创造最大利益的原因。在选择股票时,我们专注于如何漂亮的买进,而全不考虑出售的可能性。(1985)

30、说来你可能不敢相信,事实上我与查理甚至根本就从未去过费区-海默位于辛辛那提的企业总部,(另外还有像帮我们经营喜斯糖果十五年之久的Chuck,也从未来过奥玛哈Berkshire的企业总部) ,所以说若Berkshire的成功是建立在不断地视察工厂的话,现在我们可能早就要面临一大堆问题了,因此在从事购并公司时,我们试着去评估该公司的竞争能力,其优势与缺点,以及经营阶层的能力与水准。(1986)

31、事实上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股市接下来到底是会涨还是会跌,不过我们确知的是贪婪与恐惧这两种传染病在股市投资世界里,会不断地发生上演,只是发生的时点很难准确预期,而市场波动程度与状况一样不可捉摸,所以我们要做的事很简单,当众人都很贪心大作时,尽量试着让自己觉得害怕;反之当众人感到害怕时,尽量让自己贪心一点(1986)

32、经验显示,能够创造盈余新高的企业,现在做生意的方式通常与其五年前甚至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差异,当然管理当局绝对不能够太过自满,因为企业总有不断的机会可以改善本身的服务、产品线、制造能力等等,且绝对必须要好好把握,不过一家公司若是为了改变而改变,反而可能增加犯错的机会,讲的更深入一点,在一块动荡不安的土地之上,是不太可能建造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而具有这样稳定特质的企业却是持续创造高获利的关键。(1987)

33、先前提到《财富》杂志的研究,可以充分支持我的论点,在1977年到1986年间,总计1000家中只有25家能够达到连续十年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达到20%的标准,且没有一年低于15%的双重标准,而这些优质企业同时也是股票市场上的宠儿,在所有的25家中有24家的表现超越S&P500指数。这些财富之星可能让你大开眼界,首先相对于本身支付利息的能力,他们所运用的财务杠杆极其有限,一家真正好的公司是不需要借钱的,第二除了有一家是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另外少数几家属于制药业以外,大多数的公司产业相当平凡普通,大部分现在销售的产品或服务与十年前大致相同,(虽然数量或是价格、或是两者都有,比以前高很多),这些公司的记录显示,充分运用现有产业地位,或是专注在单一领导的产品品牌之上通常是创造企业暴利的不二法门。(1987)

34、但就我个人的看法,投资成功不是靠晦涩难解的公式、计算机运算或是股票行情板上股票上下的跳动,相反地投资人要能成功,惟有凭借着优异的商业判断同时避免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受到容易煽动人心的市场情绪所影响,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要能够免除市场诱惑,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理论铭记在心。(1987)

35、追随格雷厄姆的教诲,查理跟我着眼的是投资组合本身的经营成果,以此来判断投资是否成功,而不是他们每天或是每年的股价变化,短期间市场或许会忽略一家经营成功的企业,但最后这些公司终将获得市场的肯定,就像格雷厄姆所说的:“短期而言,股票市场是一个投票机,但长期来说,它却是一个称重器。”一家成功的公司是否很快地就被发现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只要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能够以稳定地速度成长才是关键,事实上越晚被发现有时好处更多,因为我们就有更多的机会以便宜的价格买进它的股份。(1987)

36、当然有时市场也会高估一家企业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考虑把股份出售,另外有时虽然公司股价合理或甚至略微低估,但若是我们发现有更被低估的投资标的或是我们觉得比较熟悉了解的公司时,我们也会考虑出售股份。然而我们必须强调的是我们不会因为被投资公司的股价上涨或是因为我们已经持有一段时间,就把它们给卖掉,在华尔街名言中,最可笑的莫过于是“赚钱的人是不会破产的”,我们很愿意无限期的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只要这家公司所运用的资金可以产生令人满意的报酬、管理阶层优秀能干且正直,同时市场对于其股价没有过度的高估(1987)

37、我们实在看不出买下并控制一家企业或是购买部份股权有什幺基本上的差异,每次我们都试着买进一些长期看好的公司,我们的目标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到绩优的企业,而不是以便宜的价格买进平庸的公司,查理跟我发现买到货真价实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1987)

38、大部分的公司经营者,并不擅长于做资金分配,之所以如此并不让人讶异,因为大部分的老板之所以能够成功是靠着他们在行销、生产、工程、行政管理方面的专长。而一旦成为CEO之后,他们马上必须面临许多新的责任与挑战,包括要做资金分配的决策,这是一项他们以前从未面对艰巨且重要的任务,打个比方,这就好象是一位深具天分的音乐家,没有安排让他到卡内基音乐厅演奏,却反而任命他为联邦准备理事会主席一般。CEO缺乏资金分配的能力可不是一件小事,一家公司若是每年保留10%的盈余在公司的话,经过十年后,他所要掌管的资金等于增加了60%。(1987)

39、然而真正重要的还是实质价值——这个数字代表组合我们企业所有份子合理的价值,根据精准的远见,这个数字可由企业未来预计的现金流量(包含流进与流出),并以现行的利率予以折现,不管是马鞭的制造公司或是移动电话的业者都可以在同等的地位上,据以评估其经济价值。(1989)

40、此外我们还面临到另一项挑战,在有限的世界里,任何高成长的事物终将自我毁灭,若是成长的基础相对较小,则这项定律偶尔会被暂时打破,但是当基础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好戏就会结束,高成长终有一天会被自己所束缚。(1989)

41、一个烂公司不可能只靠着会计或财务技巧而摇身一变成为好公司。(1989)

42、时间虽然是好公司的朋友,但却是烂公司最大的敌人。1989)

43、另外还学到一个教训,在经历25年企业管理与经营各种不同事业的岁月之后,查理跟我还是没能学会如何去解决难题,不过我们倒学会如何去避免他们,在这点我们倒做的相当成功,我们专挑那种一呎的低栏,而避免碰到七呎的跳高。不管是在经营企业或是投资通常坚持在容易又明显的好公司会比死守在有问题的公司要来的好,当然有时困难的问题也有被解决的机会,像是我们刚开始在经营水牛城报纸一样,或是有时一家好公司也会有暂时的难关,像是以前美国运通与GEICO都曾经一度发生状况,不过总的来说,我们尽量做到回避妖龙,而不是冒险去屠龙。(1989)

44、我最意外的发现是企业一种看不到的巨大影响力,我们称之为"系统规范",在学校时没有人告诉我这种规范的存在,而我也不是一开始进入商业世界就知道有这回事,我以为任何正当、聪明有经验的经理人都会很自动的做这样的决策,但慢慢地我发现完全就不是这幺一回事,相反的理性的态度在系统规范的影响下都会慢慢地变质。举例来说(1)就好象是受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所规范,任何一个组织机构都会抵抗对现有方向做任何的改变(2)就像拥有会有工作来填满所有的时间,企业的计划或购并案永远有足够的理由将资金耗尽(3)任何一个崇拜领导者的组织,不管有多离谱,他的追随者永远可以找到可以支持其理论的投资评估分析报告(4)同业的举动,不管是做扩张、购并或是订定经理人待遇等都会在无意间彼此模仿。是组织的动力而非腐败或愚蠢,误导他们走上这些路子,也因为我忽略了这种规律的力量,使我为这些所犯的错误付出高昂的代价,之后我便试图组织管理伯克希尔尽量让这种规律降低其影响程度,同时查理跟我也试着将我们的投资集中在对于这种问题有相当警觉的公司之上。(1989)

45、只要你的行为合理,你就一定能够得到好的结果,在大部分的状况下,融资杠杆顶多只会让你移动的更快,查理跟我从来都不会着急,我们享受过程更甚于结果,虽然我们也必须学会去承担后者。(1989)

46、我可以给各位另外一个个人经验,以合理的价格买下一家好公司要比用便宜的价格买下一家平庸的公司来的好得多。像查理老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我的反应则比较慢,不过现在当我们投资公司或股票时,我们不但选择最好的公司,同时这些公司还要有好的经理人(1989)

47、我们是在1990年银行股一片混乱之间买进富国银行的股份的,这种失序的现象是很合理的,几个月来有些原本经营名声不错的银行,其错误的贷款决定却一一被媒体揭露,随着一次又一次庞大的损失数字被公布,银行业的诚信与保证也一次又一次地被践踏,渐渐地投资人越来越不敢相信银行的财务报表数字,趁着大家出脱银行股之际,我们却逆势以2.9亿美元,五倍不到的本益比(若是以税前获利计算,则本益比甚至不到三倍),买进富国银行10%的股份。富国银行实在是相当的大,帐面资产高达560亿美元,股东权益报酬率高达20%,资产报酬率则为1.25%,买下他10%的股权相当于以买下一家50亿美元资产100%股权,但是真要有这样条件的银行,其价码可能会是2.9亿美元的一倍以上,此外就算真的可以买得到,我们同样也要面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找不到像Carl Reichardt这样的人才来经营,近几年来,从富国银行出身的经理人一直广受各家银行同业所欢迎,但想要请到这家银行的老宗师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当然拥有一家银行的股权,或是其它企业也一样,绝非没有风险,像加州的银行就因为位于地震带而必须承担客户受到大地震影响而还不出借款的风险,第二个风险是属于系统性的,也就是严重的企业萧条或是财务风暴导致这些高财务杠杆经营的金融机构,不管经营得再好都有相当的危机,最后市场当时主要的考虑点是美国西岸的房地产因为供给过多而崩盘的风险,连带使得融资给这些扩张建案的银行承担巨额的损失,而也因为富国银行就是市场上最大的不动产借款银行,一般皆认它最容易受到伤害。以上所提到的风险都很难加以排除,当然第一点与第二点的可能性相当低,而且即使是房地产大幅的下跌,对于经营绩效良好的银行也不致造成太大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算一下,富国银行现在一年在提列3亿美元的损失准备之后,税前还可以赚10亿美元以上,今天假若该银行所有的480亿借款中有10%在1991年发生问题,且估计其中有30%的本金将收不回来,必须全部转为损失(包含收不回来的利息),则在这种情况下,这家银行还是可以损益两平。若是真有一年如此,虽然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相当低,我们应该还可以忍受,事实上在伯克希尔选择购并或是投资一家公司,头一年不赚钱没有关系,只要以后每年能够有20%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尽管如此,加州大地震使得投资人害怕新英格兰地区也会有同样的危险,导致富国银行在1990年几个月间大跌50%以上,虽然在股价下跌前我们已买进一些股份,但股价下跌使我们可以开心地用更低的价格捡到更多的股份。以长期投资作为终生目标的投资人对于股市波动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态度,千万不要因为股市涨就欣喜若狂,股市跌就如丧考妣。奇怪的是他们对于食物的价格就一点都不会搞错,很清楚知道自己每天一定会买食物,当食物价格下跌时,他们可高兴的很,(要烦恼的应该是卖食物的人),同样的在水牛城报纸我们期望印刷成本能够降低,虽然这代表我们必须将帐列的新闻印刷存货价值向下调整,因为我们很清楚,我们必须一直买进这些产品。同样的原则也适用在伯克希尔的投资之上,只要我还健在(若我死后,伯克希尔的董事会愿意透过我所安排的降神会接受我的指示,则期间或许更长久),我们会年复一年买下企业或是企业的一部份也就是股票,也因此企业的价格下跌对我们会更有利,反之则可能会对我们不利。股价不振最主要的原因是悲观的情绪,有时是全面性的,有时则仅限于部分产业或是公司,我们很期望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做生意,不是因为我们天生喜欢悲观,而是如此可以得到便宜的价格买进更多好的公司,乐观是理性投资人最大的敌人。当然以上所述并不代表不受欢迎或注意的股票或企业就是好的投资标的,反向操作有可能与群众心理一样的愚蠢,真正重要的是独立思考而不是投票表决。不幸的是Bertrand Russell对于人性的观察同样地也适用于财务投资之上,“大多数的人宁死也不愿意去思考!”。(1990)

48、所有投资人的目标,应该是要建立一项投资组合可以让其透视盈余在从现在开始的十年内极大化。这样的方式将会迫使投资人思考企业真正的长期远景而不是短期的股价表现,从而藉此改善其投资绩效。当然无可否认就长期而言,投资决策的绩效还是要建立在股价表现之上,但价格将取决于未来的获利能力,投资就像是打棒球一样,想要得分大家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到场上,而不是紧盯着计分板。(1991)

49、藉由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一家公司可以成为特许的行业(1)它确有需要或需求(2)被顾客认定为找不到其它类似的替代品(3)不受价格上的管制一家公司到底有没有具有以上三个特点可能从他“是否能积极地为本身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订定价格的能力,从而赚取更高的资本报酬率”中可以窥见,更重要的特许事业比较能够容忍不当的管理,无能的经理人虽然会降低特许事业的获利能力,但是并不会造成致命的伤害。相对的,一般事业想要获致高报酬就只有靠着节省成本或是当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供需不均之时,但是这种供给不足的情况通常维持不了多久,倒是透过优良的管理,一家公司却可以长期维持低成本的营运,但即使是如此,还是会面临竞争对手持续不断的攻击,而不像特许事业,一般事业有可能因为管理不善而倒闭。(1991)

50、今天假设我的投资天地仅限于比如说奥玛哈地区的私人企业,那么首先我们仔细地评估每家企业长期的竞争力,第二我会再评估经营者的特质,之后再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一小部份的股权,既然我不可能雨露均沾地去买镇上所有公司的股权,那么为什么伯克希尔在面对全美一大堆上市大公司时,就要采取不同的态度,也因为要找到好的事业并加上好的经理人是如此的困难,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抛弃那些已经被证明过的投资对象呢? (通常我喜欢把它们称作是狠角色),我们的座右铭是如果你第一次就成功了,那就不要费力再去试别的了。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他的投资绩效跟他的理论思想一样杰出,在1934年8月15日他曾经写了一封信给生意伙伴Scott上面写到,随着时光的流逝,我越来越相信正确的投资方式是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在自己认为了解且相信的事业之上,而不是将资金分散到自己不懂且没有特别信心的一大堆公司,每个人的知识与经验一定有其限度,就我本身而言,我很难同时有两三家以上的公司可以让我感到完全的放心。(1991)

51、今天先不管价格多少,最值得拥有的企业是那种在一段长的期间可以将大笔的资金运用在相当高报酬的投资上,最不值得拥有的企业是那种跟前面那个例子完全相反的,在一段长的期间将大笔的资金运用在相当低报酬的投资之上。不幸的是,第一类的企业可遇不可求,大部分拥有高报酬的企业都不需要太多的资金,这类企业的股东通常会因为公司发放大量的股利或是买回自家公司的股份而大大地受惠(1992)

52、虽然评估股权投资的数学计算式并不难,但是即使是一个经验老到、聪明过人的分析师,在估计未来年度票息时也很容易发生错误,在伯克希尔我们试图以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试着坚守在我们自认为了解的产业之上,这表示他们本身通常相当简单且稳定,如果企业很复杂而产业环境也一直在变,我们实在是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去预测其未来的现金流量,碰巧的是,这个缺点一点也不会让我们感到困扰,就投资而言,人们应该注意的,不是他到底知道多少,而是应该注意自己到底有多少是不知道的,投资人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做对的事,只要他能够尽量避免去犯重大的错误。(1992)

53、第二点一样很重要,那就是我们在买股票时,必须要坚持安全边际,若是我们所计算出来的价值只比其价格高一点,我们不会考虑买进。我们相信恩师格雷厄姆十分强调的安全边际原则,是投资成功最关键的因素。(1992)

Sunday, February 19, 2012

2012 美股休市时间表

2012年01月02日新年元旦(元旦逢周日) 休市
2012年01月16日马丁-路德-金纪念日 休市
2012年02月20日华盛顿生日 休市
2012年04月06日耶稣受难日 休市
2012年05月28日美国阵亡战士纪念日 休市
2012年07月04日美国独立日 休市
2012年09月03日美国劳工日 休市
2012年11月22日感恩节 休市
2012年12月25日圣诞节 休市

Tuesday, September 27, 2011

希臘若違約‧全球震動‧歐中行衝擊最大

http://biz.sinchew-i.com/node/52099

(希臘26日訊)全世界有史以來第一次主權國家倒債發生在西元前4世紀,10個希臘城邦宣佈破產,但那時的債主只有一個-狄洛斯島的太陽神廟。24個世紀後,希臘再度瀕臨最大的主權債務違約,由於政府負債達3千530億歐元(1.43兆令吉),是2001年阿根廷950億美元違約金額的5倍,各國擔心全球會跟著大地震。

希臘總理袙潘德里歐經過兩次國際紓困、3年經濟衰退,以及幾乎讓他丟工作預算刪減投票,他說,這時舉白旗投降會發生“大災難”。希臘破產可能導致銀行體系潰敗、更嚴重的經濟緊縮和政府倒台。

後續衝擊可能類似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後的金融風暴,這次可能使歐元區先四分五裂,然後向外擴散。國際貨幣基金(IMF)估算,債務危機使歐洲銀行產生3千億歐元的信用風險。

信用違約保險的價格顯示,希臘違約幾率超過90%。花旗集團利率策略部門主管薛菲德說,投資人手中希臘公債損失最多,恐達100%。

希臘財長表示:“大家以為危機是現在經歷的工資、退休金和收入下滑,年輕人前景黯淡。不幸這並非危機,而是嘗試避開危機。真正的危機可參考阿根廷的前例:整個國家的經濟、政府機構、社會結構及生產基礎全面崩潰。”

蘇格蘭皇家銀行分析師席安說,即使希臘收到下一筆紓困款,12月仍將再次面臨違約風險,因為屆時又有52.3億歐元的債券到期。

前英國中行官員戴維斯說:“對希臘來說已經太晚了,希臘恐怕無法避免大規模違約。”

因為希臘使用歐元,加上如今全球金融緊密相連,因此希臘19或20世紀的違約經驗,已無法供現在的債權人參考。

席安說,希臘一旦違約,購買政府債券的歐洲中行(ECB)會首當其衝,下一張骨牌是希臘的銀行。

荷蘭中行總裁諾特上週直言,不排除希臘違約;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說,希臘已無法償債,並邁向衰退,這將導致全歐洲陷入大災難。

歐元區7月間擬定規模1千590億歐元的第二套希臘紓困案,其中牽涉到民間債權銀行接受持有的希臘公債減值21%,但如今折讓率恐升至50%。

或許是感受到這股排山倒海的壓力,IMF的決策機構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24日發表公報說,同意整體果斷行動,“以重建信心和金融穩定,並重新點燃全球成長”。

英財相:本週定生死

希臘和歐元在本週面臨生死存亡關頭,26日起將面臨一連串試煉,因為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專家重返雅典進行財政稽查,以決定希臘下月能否逃得過違約厄運;歐盟要成立永久穩定基金,也待德國國會本週同意。英財相警告,只剩6週可拯救歐元區免於分崩離析。

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訂27日訪問柏林,和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會談。近來市場揣測,歐元區7月決定的新希臘紓困計劃可能必須修正。德國國會29日將表決歐盟永久穩定基金案,執政聯盟內有許多官員抨擊加碼歐盟穩定基金,但反對黨可能支持。

財長蕭伯樂還說,不反對歐洲穩定機制提早實行。

英國財政大臣歐斯本警告,歐元區大限只剩6週。一名G20官員說,上週末IMF和世銀年會的氣氛明顯不同,國際間要歐元區儘速解決問題的壓力愈來愈大,最好在11月3至4日G20高峰會前敲定。近來有愈來愈多跡象顯示,希臘違約不再是決策者間的禁忌話題,歐元區的主要挑戰已是為意大利和西班牙築起防火牆。

IMF警告:沒錢再紓困

國際貨幣基金(IMF)提出警告,歐債問題若繼續惡化,IMF可能沒有資金再協助歐元區國家紓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說,現在的貸款能力還可以滿足救援任務,但是,如果危機惡化的話,局面可能就不同了。

IMF與世界銀行發表的公報說,IMF將對其應付危機的資源進行分析和檢討。G20財長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歐洲應對債務危機

從表面上來看,各國領袖均表示,目前沒有計劃要讓深陷債務危機的希臘走上債務違約的絕路。但是也有報導說,領導人們也在考慮一個允許希臘債務違約、留在歐元區的方案。

據信,歐洲國家認為有必要重新充實銀行、提昇“歐洲金融穩定機制”的資金水平。

BBC商務記者利納姆說,歐洲金融穩定機制用於救助銀行和成員國的資金可能從4千400億歐元增加到2兆歐元。

他還說,這項計劃可以歐中行購入更多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債券,預防這兩個國家陷入更深的困境,需要全盤救助。

拉加德將會晤希臘財政部長。

下星期,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將重返雅典,檢查希臘減赤方案的執行情況。此後,將就是否向希臘發放下一筆貸款作出決定。

拿不到貸款的話,希臘將在10月中旬出現債務違約。(星洲日報/財經)

大到救不了(陳文茜)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691418/IssueID/20110924
2011年 09月24日

上一次,人類花了整整13年,才度過大蕭條。而且度過的方案是戰爭,一場殺得無天無地數千萬,甚至上億人死亡的戰爭。

如果2008年起的金融海嘯,是1929年大蕭條的複製品,那麼我們可以確切地說,我們知道當年犯了那些錯,這次盡量避免;但我們不知道除了戰爭之外,什麼才是終極解決此波金融大衰退的藥方。
而且連全球研究大蕭條最權威的專家、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也不知道答案,無能為力。FOMC本周發表一紙聲明,表達了2009年以來前所未有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我們正面臨顯著的經濟下滑風險」,共24個英文字母,捲起全球股市信心崩潰。9月22日當天,多數經濟體股市跌幅均超過5%,香港三大指數超過6%,俄羅斯跌幅8%,美股道瓊跌391.01點,指數只剩10733.80,離跌破1萬點不遠了;代表工業製造的銅等金屬周四、周五共跌10%。世界經濟離二次衰退,不只不遠,甚至已在眼前;而且狀況比雷曼兄弟時還糟。
因為2011年此次出事的是歐元區;歐元區並沒有真正統一的政府,決策單位為各歐洲領袖,打著不同算盤行動猶豫,缺乏遠見。每回總到災難臨頭,才下點無關痛癢的藥方!於是我們這個時代可能眼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崩潰,而它比雷曼兄弟代表的意義大上數萬倍。
如今全球經濟核心人物討論的已不是希臘、葡萄牙誰能倖存?而是歐洲除了德國、荷蘭、芬蘭之外,歐元若解體,誰活得下來?連法蘭西都被打上問號,遑論已一年沒有政府的比利時及國債已登上危機的義大利與西班牙。
過去兩年,歐元區的領導者特別是德國總理莫克總是以漸進主義試圖在德國國內政治與歐債危機平衡中提出解決方案;兩年下來事實證明,歐洲在這位量子物理學家出身的女性政治人物拖泥帶水的領導下,已逐漸釀成大禍。歐債正如她的博士專業學位,以量子炸彈的驚爆力量準備震垮世界。中國人有句成語「不到黃河不死心,不見棺材不流淚」;歐元區領袖是到了黃河,眼看一切就要潰堤了,還只想丟幾個沙包試圖攔堵;棺材明明擺在面前了,卻仍在棺材邊爭論誰該先躺下去。

公投啟動歐元解體

希臘10月17日到期債務金額僅80億,或許歐洲央行及IMF還會再伸一次援手,再幫一次忙。但接下來呢?希臘經濟連續已兩季各衰退8.9%及7.4%,這是一個幾近崩潰破產邊緣的國家。
緊縮方案只幫他們拿到了暫時的錢,有點像跑三點半,今天過關了,明日呢?希臘媒體報導其總理正在考慮一個公投方案。當年各國以公投加入歐元區,如今以公投訴諸民眾,希臘是否應繼續留在歐元區?
我判斷一旦公投,希臘民眾將壓倒性地選擇退出歐元區。因為希臘國債佔GDP比率高達171%,太過於龐大;而且希臘當年根本是依靠高盛及瑞士信貸做假帳,以CDO至少12樁產品狸貓換太子,騙入了歐元區。2004年至今,希臘主權債務只有1/3留在國內,2/3早飛出愛琴海,多數都在法國三大銀行及德國德意志銀行手中。希臘若公投退出歐元區,回到原本貨幣,一方面可大幅貶值其貨幣,少還很多債,其次才「有秩序」地與各大債權銀行談如何減記還債。
希臘人若選擇這麼做,他們自己解套了,歐洲卻等同被丟下一顆原子彈。
已故經濟學家登布希(Rudiger Dornbusch)曾經如此描述經濟事件的特質:「它醞釀的時間很長,但爆發的速度卻比我們想像的快。」希臘之後,地中海舉凡承受不了緊縮方案的國家將一一效法。事實上,當這條「公投民主」之路一啟動,導向的將是「歐元解體」之路。
而對我們它的意義是什麼?2008年AIG、房利美、房地美……等危機來臨時,最著名的話是「大到不能倒」;倘若歐元區解體,那話得倒過來了,「大到救不了」。

《我的陳文茜》
作者為電視節目主持人

銀行股將續面對外資拋售 下行空間介20%至54%

(吉隆坡23日訊)瑞士信貸說,馬銀行(MAYBANK,1155,主要板金融)和聯昌集團(CIMB,1023,主要板金融)最易受到“降級”的風險影響,艾芬投銀指,與08年風暴相比,國內銀行股價尚有20至54%的下跌空間!


 今早9時27分,馬銀行下跌24仙至8.16令吉,寫下4月來最大跌幅,聯昌也跌11仙報6.60令吉。


 休市時,馬銀行跌20仙報8.20令吉,聯昌反彈4仙至6.75令吉。


 馬銀行在午盤的跌勢加劇,8令吉水平岌岌可危。


 艾芬投銀的報告指出,相較08年,目前銀行股仍有很大的下行風險,介于20至54%,外資持股(策略股權除外)偏高的聯昌(36.4%)、大眾銀行(PBBANK,1295,主要板金融;24.5%)及大馬投銀控股(AMMB,1015,主要板金融;26.6%)將面對外資進一步拋售、壓低股價的風險。


 分析員說,大馬銀行領域依然穩健,即使08至09年的艱難時期,資本適足率仍充足和貸款良好成長。


受影響不大


 金融危機期間,資產素質未明顯改變,未履約放款沒顯著增加,也因為沒有全面涉足歐美的期貨市場,銀行沒受到嚴重的影響。


 艾芬投銀維持銀行領域的“跑贏大市”評級,盈利將繼續由穩定的淨非利息收入和低信貸成本所帶動。


 “建議投資者集中在股票回酬保持成長,及正在發展高成長區域市場的銀行,推薦聯昌、大眾銀行、馬銀行、興業資本(RHBCAP,1066,主要板金融)、豐隆銀行(HLBANK,5819,主要板金融)和安聯金融集團(AFG,2488,主要板金融)。


 閉市時,馬銀行挫41仙,收7.99令吉,成交量2095萬6000股,聯昌掛6.74令吉,起3仙,交投量888萬7600股。銀行股將續面對外資拋售 下行空間介20%至54%.

大家赶快努力帮外资接票吧!

Friday, September 16, 2011

KLCI30 权重


oStocksAdjusted Mkt Cap (RMm)Weightage (%)Investiblity Weight
1Malayan Banking48,271.909.9975%
2Public Bank46,480.109.62100%
3CIMB Group Holdings46,101.809.5475%
4Sime Darby40,756.308.4375%
5Axiata Group31,479.306.5175%
6Genting Bhd30,311.206.2775%
7IOI Corp26,632.705.5175%
8Tenaga Nasional24,962.805.1775%
9Petronas Chemicals Group17,112.003.5430%
10DiGi.Com16,607.403.4475%
11AMMB Holdings14,445.502.9975%
12Maxis Bhd12,172.502.5230%
13MISC Bhd12,016.502.4940%
14Kuala Lumpur Kepong11,489.302.3850%
15Telekom Malaysia10,463.902.1775%
16Genting Malaysia10,335.402.1450%
17PPB Group10,313.802.1350%
18Petronas Gas9,023.001.8740%
19PLUS Expressways9,000.01.8540%
20Gamuda7,626.101.58100%
21Hong Leong Bank7,508.701.5540%
22YTL Corp7,398.801.5350%
23British American Tobacco6,578.601.3650%
24YTL Power International6,441.101.3340%
25UMW Holdings6,232.301.2975%
26Petronas Dagangan4,667.200.9730%
27RHB Capital3,975.300.8220%
28Hong Leong Financial Group3,606.800.7530%
29MMC Corp3,459.200.7240%
30Malaysia Marine Heavy Engineering3,412.800.7130%


Wednesday, August 31, 2011

以下两篇文章,获得了新闻面,时间点和心里面的一些启发。


上週五在全球央行理事會議之後柏南克未發表QE3實施的聲明
而全球的解讀為利空出盡之後
連著兩天雅股和歐美股市聯袂大漲
昨天晚上美國發表消費者指數優於預期造成美股大漲
這證明了一件事
不用QE系列的貨幣量化寬鬆也能刺激股市大漲
重點在於經濟數據的轉好才是本質
昨天美國公布的消費數據優於其實這根本就不用猜
因為先知先覺的人早就知道其實美國6、7月的民生基礎消費並沒有衰退.

這些跟一般人民生消費有最直接關連的公司的股價
在6、7月的時候還在創下波段新高
顯示業績強力的基本面
既然這些民生消費的公司成長動能強烈
也就顯示美國的基礎民生消費並沒有衰退
美國其實不怕金融風暴
美國怕的是消費緊縮造成通貨緊縮的話
人民都不消費,那才是真正的大災難
這兩天國際間沒有在釋放出令人擔憂的數據和國際利空
加上經濟數據好轉
投資人之前的不足的信心只要被穩定下來

另一個要注意的重點是
9月初歐洲國家部分短期債券即將到期
能不能順利償債可能會是一個問題
現在市場上這兩天大漲還沒有人在談
但是如果歐美股市只強這幾天就開始轉弱
那我會建議大家好好注意這一個面向
因為有時候空頭的消息來的又快又急
市場在投資人信心還未完全止穩的時候又來個利空的話
很容易成為驚弓之鳥,一哄而散
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


8月31日投資市場訊息評析
2011/08/31 14:37

昨日公布的8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以及歐元區經濟信心指數,兩者都呈現大幅下滑的現象。這樣的結果,反映出先前調高美債上限,以及經濟數據不如預期的問題,雙雙打擊到消費者的信心,勞動市場持續頹疲不振,在對未來預期轉趨悲觀的情況下,消費意願將會受到壓抑。

雖然我們看到前天,美國商務部公布的7月消費支出,相較6月份的衰退,出現了回升現象,可是投資人需注意的是,在7月的時候,美國還未爆發信評被下調的事件,而且當時包括PMI,以及經濟成長率呈現停滯的壞消息,尚未公布,當時市場情緒還處於溫和的情況。然而,現在的情勢與7月完全不一樣了,消費者信心跌到谷底,8月份的消費支出恐將不樂觀。

對於台股的影響面,由於歐美是電子商品的消費國,需求不振就會影響到以電子股為主的台股表現,股市是領先指標,因此過去一個月來的下跌,已經率先反應了目前的狀況。9月返校需求落空之後,只能將焦點推移至聖誕節的需求,不過這並不代表目前股票都不能碰,一些具需求題材的類股,比如說蘋果概念股,或者是業績表現不錯的個股,股價短期或許受到大盤的影響,而遭受打壓,但受惠於新機種的持續推出,或者是業績表現亮眼,未來等市場走穩後,仍將還他一個公道的。

如欲得到更新更多的財經即時訊息,歡迎加入經濟日報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edn168。想與我們探討更多財經議題,歡迎加入經濟日報產業研究中心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gmg168

Thursday, August 18, 2011

您還在搶反彈嗎? 2011/8/10

http://e-big.blogspot.com/2011/08/2011816.html

這幾天發文還真密集
不過沒辦法,這一兩週波動太大
需要出來提醒大家風險

今天加權指數如我這兩天所預期的
進行了強力的反彈
星期一已經告誡大家不要再追空或是過度恐慌
昨天從低點7100多點拉到今天的7700多點
短線兩天幾乎是反彈了600點左右
如果手中有套牢的不是中長空頭結構的個股
這兩天幾乎可以反彈5~14%不等,能少賠一點
還有,大家這兩天都看到外資沒有大量期貨淨空單就鬆懈了
但是我要提醒大家
外資期貨淨空單雖大量減少
但是確有大量的PUT買方部位
提供給大家參考


為什麼我都不建議然後一直不厭其煩的提醒
空頭走勢的反彈中,千萬不要貿然的去搶反彈
因為我經歷和做了那麼久的空頭
我知道一件事
空頭時的下跌都是利用恐慌的市場氣氛逼大家砍股
多頭市場是要大家從口袋掏錢買股票
而這是很難的一件事
但是空頭市場卻是逼大家將手中的股票無論賺錢賠錢都砍出來
要大家賣股票,比要大家拿錢出來買股票要簡單的多
這就是為什麼空頭的反彈都很急
最主要是當砍到一個低點時市場會出現賣壓惜售
然後空頭回補和多頭搶短的假性買盤會在賣壓突然減輕的狀況下進行快速度的拉抬
但是問題是一旦買盤竭盡
當惜售的恐慌情緒又被激起
此時最麻煩的問題就會發生了
也是空頭市場最容易出現最兇的一種情形
「跳空下跌」

通常空頭當急彈到一個高點
只要隔天利空再度刺激賣盤
新的搶短買盤套住加上舊的惜售賣盤重新啟動
由於新套的籌碼成本較低,也比較趕砍
這些新的搶短籌碼為了能夠順利出脫
通常會利用開盤低賣以求持股可以砍出去
但是問題是當低砍成本的時候
大多數的個股都跳空開低時
大盤也會跟著跳空開低
大盤如果開的越低,大家就越恐慌
因為好不容易以為有反彈可以賣結果又死了
變成第二階段的多殺多
這種新籌碼砍舊籌碼然後舊籌碼再自己砍自己的
是最兇猛的末跌法
通常這種盤一開低,就是大逃殺再補一根大黑K的機率很高
這也是為什麼我星期一的文章說到
星期一大盤的低開陽線有機會是短底,但不一定是底部
因為通常沒斷乾淨的賣壓會再回來測一次低點
這時最後的賣壓會比先前低點還更容易恐慌
因為跌到大家完全絕望
這就是空頭盤可怕的地方
都用跳空開低讓你閃不掉的

回到今天盤面來看
星期一大盤從低點7148開始往上拉
彈到今天的高點7751的地方


已經很接近本波從8819起跌到7148反彈的0.382處
加上今天量能爆了出來,達到1779億
反彈最怕爆量
因為該買的都買了,高點有人跑貨才會形成爆量
這是危險的訊號
表示籌碼還不穩

不過還好這兩天的量能也因為爆了出來
讓市場的賣壓形成流動性
空頭市場最怕流動性風險
大家想賣賣不掉沒人接手,就會一直跌
有量出來表示還不會陷入流動性的風險
像韓國今天做了最笨的一件事是「禁止放空三個月」
大家要知道,空頭的低點是空單回補補出來的
不是多單用錢買出來的
只有空單回補是跌得月凶才是賺的越多
多單是跌得越凶越接,賠得越凶
空頭要能止穩
最後是成交量能夠萎縮,並且價格止穩
因為這樣才表示市場已經開始冷靜了下來
只要市場還是處於高波動的情形之下
隨時就會在出現劇烈的震盪走勢
風險就會繼續升高

這邊我已經再三的提醒各位了
也請套牢的人把握這兩天機會趕快趁反彈逃命
同時也好意的規勸大家不要手癢去搶反彈
趁這個不好的時間點上好好工作存錢
等待下一波的財富重分配
正所謂「大破壞,才有大建設」
過去兩年錯過大多頭好機會的人
這一次剛好有機會藉著全球股災好好的觀察好公司是不是有被低估價值的機會
而不是每天跟著媒體或是隔壁的阿婆一起緊張
真正低點到了,反而被嚇到不敢投資,結果又錯失機會
我一直強調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以及有耐心的人」

今天再幫大家複習一下最簡單的短線多空二分法
只有簡單的兩張圖
請大家靜下心來,問問自己
這張圖告訴我的,「是多還是空?」



如果有了答案
就不用去猜高低點
因為我們是要買在趨勢上
而不是要買在最低跟最高
「正確的時間,只做正確的事」
與大家共勉之


一點小小的經驗與意見提醒各位


免責聲明:
此網站任何評論所包含之資料及意見僅供參考
本人並沒有推薦各位買進或操作之意圖
請勿當作您操作的唯一依據
任何瀏覽網站的人士須自行承擔一切風險
感謝大家



Evacarry

FED延長低利至2013年中感想

http://e-big.blogspot.com/2009/01/e-evacarry.html

11 August 2011,
今天果不其然一早又來個開低盤的震撼教育
昨天搶短的現買現套,然後一堆股票大跌4%以上甚至跌停開出
接著大盤殺個低,當散戶的籌碼急著跑出來之後又一路瘋狂的拉抬
每天上上下下震幅超過2、300點
沒有練過的叔叔還真的很快就會變輸輸
今天的盤沒什麼內容可講
只有一句點評:「護盤基金高檔不出,低檔哪來的錢護盤?」
聽的懂得你就收,更不懂的你就繼續看就好
不要隨便手癢,就比較不會有斷手斷腳來止癢的困擾

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題
台灣時間星期三的凌晨FED開會以7:3通過決議
宣布維持低利到2013年中
此次FED宣布會議決策雖未見到傳說中的QE3
但是卻直接跟全世界宣布兩年內不會調升利率
也間接的跟全世界宣布說美國的經濟至少要再疲弱2年

我們來回首前兩次QE的過程
第一次的量化寬鬆是在數量上做寬鬆
此為QE1
宣布發行1.25兆美金的印鈔救市讓大量的資金在市場上做釋放
以解決2008年金融海嘯時銀行間和市場貨幣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而第二次的量化寬鬆則是在價格上做寬鬆
FED將短債到期的本金買入更長期的公債,共6000億美元
此為QE2
QE1和QE2採取的手法不同
QE1是採直接印鈔從銀行體系印製大量貨幣到市場中
而QE2則是利用買入大量遠期長債來壓低公債的殖利率
讓市場的資金形成在低利的環境中
迫使這些躲在公債賺取已經極低的利息的資金撤出進到市場去
兩次的QE量化寬鬆分別在貨幣和利率下做了大動作
而這兩次的政策的確也迫使歐、美國家大量資金往市場去
以求賺取更高利息或投資報酬的投資
但是大量印製貨幣和低利的環境中就讓美元進行長時間的貶值
同時大量資金往高息貨幣等國去做投資套利或是推升新興國家的資產

所以在QE1的時候,大量的游資進到了股市
推升了全球暴跌後的股價,讓全球股市在2009年都形成大漲豐收的一年
而QE2的政策,則讓更多的游資除了往股市去之外
也往了商品期貨市場去
所以2010年全球的商品期貨大漲,包含貴金屬、農產品、原油等....
但是市場在美國FED進行了兩輪量化寬鬆之後
就像是已經在加護病房的病人硬打了兩針嗎啡
雖然可以止痛,讓疼痛暫時舒緩
可是原本的根本問題還是在
美債的問題在今年8月相關短期債務要到期之後果不其然還是向市場投了一個震撼彈
結果這一個震撼彈沒想到竟然發現原來是核彈
一投下去,炸開之後,全球股市一片慘況
美債在8/2之後雖然妥協通過提高債務上限
但是標普調降了美債的AAA評級到AA+讓全球譁然
而FED也終於在近日來的暴跌聲中做出了維持低利到2013年中的聲明

基本上沒推出QE3我個人並不意外
因為印鈔、買債能用的大絕招都放的差不多了
越來越重的口味最後只會引來巨大的災難
所以FED這次隻字未語有關QE3的訊息我認為是正確的動作
雖然這次FED沒有相關QE3的動作
但是我個人認為FED給出了延長低利的時間表是一個信號彈
全世界的資金因為美國大玩貨幣政策大量的被借貸出去在世界各國流竄
這些熱錢最怕的就是未知的事情
為什麼市場一直希望美國推出QE3
其實事實上就是希望美國繼續維持低利的狀態
並且能夠再提供更多大量低成本的借貸
當這次雖然FED沒有提出更新一步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可是事實上已經是間接的在向全世界的人發出一個「隱訊息」
就是在2013年中之前,這些被釋放出去的熱錢不會被召回
同時也沒有面臨升息的風險
這樣一來,在接下來這兩年中
無論是銀行業、金融業、甚至是企業界
就能夠精算他們所要擔負借貸的資金利息成本
這對未來的企業投資、銀行間的借貸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指標信息

更重要的
是對這些流竄在世界各地的熱錢拿大聲公說
「2013年我才會叫你們回家,現在開始的兩年內,就隨你們玩吧」
這就是結論
最近全球股市的暴跌就是反應美債的不確定性
以及市場擔心收縮資金被抽銀根的恐懼
而8月解決了美債上限的問題
同時美國也開始在針對減赤提出10年的檢討方案
這次又訂出市場維持低利多久不抽銀根的時間表
這會讓企業爭取到更多時間和低利的借貸成本加速進行新的投資
這有助於企業的擴張發展和解決失業率
也讓這些全世界的熱錢有更充足的時間去準備下一階段準備瞄準的目標

黃金在今天衝破了1800美元的歷史高價
這是反應人們恐慌和避險的需求
並不是實質可以支撐金價的基本面
因此最近的金價什麼時候開始會大量回落
就表示市場的信心在逐漸回復
而在大量擠進黃金的資金開始做撤離之後
資金總會有方向去的
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而熱錢就會往價格低的地方去
會有價差的地方,就會有熱錢引起興趣
而全世界的市場在經過今年2011年2、3Q的修正後
股市、和原物料商品期貨市場以及房地產也都適度的經過一個階段的修正
我認為這一波熱錢帶全球經濟狀況只要止穩之後
就有機會再回流市場一次
而這一次熱錢將會吹起最大的泡沫
當這最後的泡沫如果被吹起來
各位要注意,今年台灣有搭配選舉行情利多的放送
加上房地產價格依舊高漲以及台陸之間友好的政策開始發酵
有機會再做最後一次推升
至於能推到哪裡,沒人知道
只有神知道
但是我要提醒各位的是
如果你看到這次從8800點一路砍下來崩盤的情形有讓你嚇到
明年如果真的泡沫有吹起來,然後破掉
那麼殺傷力就會比這一次更兇更猛
可能和2008年的金融海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屆時大家就要更為保守

總結
呼應我先前寫的文章「熊市崩盤與泡沫崩盤」
這次崩盤我認為是屬於基本面上在政策和經濟短時間上衝擊的熊市崩盤
這一陣子如果全世界能夠止穩
我不排除還有一次在攻高點的機會
只是現在講這些都還太遠,事實上還不必看到那麼遠
現階段一步一步的把眼前看到的行情再更確定之後才進行正確的投資決策
其他的就不需要多想
如果不幸被我料中後面幾個月中出現了泡沫
也就是股市再度被推升、商品期貨再漲一波、房地產價格再刷新高價
那麼這就可以確定是泡沫了
到時候希望大家不要又被市場樂觀的情緒沖昏頭
後面如果山下滾下來的
也希望大家不會是受傷的那一個

一點經驗與意見與各位分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