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ffnang

Monday, December 14, 2009

●冷眼 - 分享集:能见底就不危险

分享集:能见底就不危险
2009/12/12 11:54:08 AM
●冷眼

迪拜国营企业迪拜世界所欠590亿美元(2000亿令吉)债务中,无法依期摊还其中到期的35亿美元(119亿令吉),全球金融界稍微震颤,深恐触发另一场金融海啸,各国股市应声而跌,担心受到拖累。

大部份人都无法肯定迪拜效应会不会引爆另一场经济灾难,大家担心在复原中的世界经济,经不起打击而再次摔倒。

不引发另一场金融海啸

我在阅读了许多资料及分析文章后,所得到的结论是:迪拜事件不会引发另一场金融海啸。

理由是:凡是能够见底的危机,就有办法挽救,就不会扩大成不可收拾的灾难。

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海啸之所以一发不可收拾,是因为“衍生产品”被滥用,一层一层的滥发“衍生产品”,使原本的价值,被吹涨至数十倍於原值的泡沫,大到甚至连美国政府都摸不清这个洞有多大多深,所涉及的范围又有多广,见不到底就无法找出对策,这就危险--极度危险。

衍生产品被滥用

幸亏美国财力深厚,再加上世界经济大国不约而同的出手施救,这才使全球避过了另一场经济大萧条。

我敢肯定的说,如果次级房贷没有被利用来“制造”衍生产品的话,金融海啸绝对不会发生。

因为银行所发出的房屋贷款是有账可查,而且是在美国金融体系之内的,在房屋价格下跌后,银行可以算出数目有多大,也就是看得到房贷这个洞有多深,能够见到底,就知道需要多少的款项来填补,问题就不难解决,唯“衍生产品”的滥发,使此洞深不见底,难怪连美国政府都束手无策。

1997年东南亚的货币危机是危险的,同样的道理,是因为受攻击货币的范围和数量,超越国界,故使各国政府如老鼠拖曳,无从下手施救。

幸亏东南亚各国领袖都能当机立断,投下猛药,才使此场危机平息下来。

无论如何,东南亚货币危机,受害的只是东南亚国家,并未打击世界经济强国,故其灾情不如次贷引发的金融海啸那么严重。

迪拜事件仅引发信心危机

在金融海啸期间,曾有经济学家预测信用卡将引发另一场金融海啸,原因是银行被信用卡持有人所拖欠的数目庞大无比,银行将承受不了烂账的打击。

我当时就认为这是杞人忧天,我认定信用卡不会引发另一场金融海啸,理由是信用卡持有人欠银行多少钱,银行有账可查,因此银行心里有数,既然知道确实数目,就有办法应付。所以,我当时就认定不会出问题,如今海啸雨过天晴,再也没人提起信用卡的欠款,可见当时经济学家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

我一向对经济学家的预言存疑,原因是在80年代当我担任南洋商报经济组主任的时候,对於经济大事都亲自出马,带领经济组记者出席采访,这些经济学家都大胆的对经济动向作出预测,1年之后,我检讨他们的预测,发现多数不准确,所以,我对经济学家,尤其是备受注目的权威经济学家的预测,一向持着保留的态度,数十年跟踪经济发展所得到的结论是:经济学家的预言,只可作为参考,不可尽信。

尤其是在股票投资方面,如果你根据经济学家的预言,作出投资决定的话,你很难在股市赚钱。今年2、3月,当经济和股市触底时,经济学家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说“最坏的时刻尚未到”,结果听信他们的预言的投者,错过了一次最佳的投资机会。

结论是:可以见底的危机并不危险,只有深不见底的危机才危险。迪拜的底既然是590亿美元,而且短期出现问题的只不过35亿美元,这个洞浅得很,根本不可能引起金融海啸。

迪拜事件最多只会引发信心危机,而这个危机也将是短暂的,起不了骨牌效应。

[转贴] 为了子孙后代,为了拯救世界,请大排大放二氧化碳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源需求会饱和,二氧化碳排放则由于技术的提高而自然下降,不限制也会下降,所以他们觉得自己亏了,要求大家都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欧洲发达国家早在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自然减排,在二氧化碳减排问题上要求最强烈的法国,它的煤早在上世纪就挖完了,所以现在其能源70% 来源于核电,这个根本就不放二氧化碳,这是他们最积极的原因,美国在布什执政之初推翻承诺,拒签京都协议,但到了奥巴马时期,美国政策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布什执政之初美国的 CO2排放在快速增加,所以美国参议院99:0否决CO2减排协定,但到了布什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从2005年开始,CO2排放开始下降,这个科学事实决定美国政策的转向,到 2007年布什以绿色环保为名发展生物乙醇项目。而向来打环保旗号的民主党奥巴马更没有不减排放的理由。
  
  同时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也等同于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全球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储藏量有限,这些有限的资源中国用了美欧就没得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就会增加能源使用的成本,从而限制正在快速工业化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成长速度,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多享受一段时间的廉价能源的供应。同时发达国家可以以此为名对中国征收碳关税,从而在贸易上取得主动地位,最近在二氧化碳减排问题上最积极的法国首先宣布对中国征收碳关税。因此西方在二氧化碳减排上的炒作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是为其利益而进行的炒作。
  
  在本人前面的文章《二氧化碳伪科学骗局---欧美压制中国经济发展的紧箍咒》里我们已经清楚说明以下两点:
  1. 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对于温室效应的总贡献仅仅3.62%, 对温室效应作出主要贡献的是水蒸气, 其贡献占95%。而水蒸气主要是大自然产生的,因此人对全球温度的影响非常有限,人造二氧化碳不是导致全球升温的魔鬼。
  2. 地球的温度主要是太阳的周期性活动造成的,地球温度在历史上一直在12-23度间震荡,现在的地球平均温度仅13度,处于历史较低值,温度向平均值回归非常正常,就算今后我们一克二氧化碳不放,地球温度也会上升,人能做的只是了解这个自然规律,做出相应政策调整,而不是与地球太阳战斗。
  然而有些人认为环保毕竟是好的,减排二氧化碳对子孙后代有好处,其实,这种中庸完全错了,就如小巷里卖假鞋的,1000块卖一双假鞋,你不去抓卖假鞋的坐牢,而是去跟其讨价还价,200块买了那假鞋,你以为你中庸了正确了,却不知你的智慧也就是被卖假鞋的小贩骗的程度,限制排放SO2和煤尘等污染物完全正确,但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发展经济跟排放二氧化碳不是对立的,将其对立起来是完全错误的逻辑。下面本人说说排放二氧化碳的全球人类好处。
  
  1. 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通常只有0.038%,不是总能充分满足植物需要。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农作物的产量可以增高40%到130%。在中国农村的大棚里二氧化碳早已用来当作气肥施用,因此实际上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有利于缓解中国紧张的粮食供应,也有利于中国森林的生长,可以说二氧化碳放得越多,世界就会变得越绿。
  表1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差异及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一倍使产量增加的百分数
  植物-----------正常CO2水平下CO2固定率---提高CO2水平时的增产量
  ------------------(毫克/分米2/小时)-----------(%)
  
  玉米、粒用高粱、甘蔗-----65-75-----------------100
  水稻---------------------40-75-----------------135
  向日葵-------------------50-65-----------------130
  棉花---------------------40-50-----------------100
  大豆、甜菜---------------30-40------------------56
  燕麦、小麦、大麦---------30-35------------------66
  烟草---------------------20-25------------------67
  番茄、黄瓜、莴苣---------20-25------------------50
  树木、葡萄、观赏花卉、柑橘10-20-----------------40
  
  资料来源:Witter. Proc. Agr. Res. Inst. 21st Annu. Meet., pp. 69-86 (1973).
  
  2. 排放二氧化碳是恢复大气原有的平衡,是正在拯救世界
  
  现在二氧化碳浓度过低才是以前地球生物发展得过了头的结果,4亿年前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浓度比现在高20-30倍,非常有利于植物生长,那时的植物远远比现在要高大。基本上长到了植物生长高度的极限。也只有如此规模的植物群,在地壳变迁,埋在地下之后,才会形成几十米厚的连续煤层,才会造就现在地下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在距今两亿5千年到一亿一千多万年恐龙生活的年代,二氧化碳浓度也比现在高五倍,由此才养活了非常茂盛的植物,养育了一批大型的食草类恐龙。整个地球绿意葱葱、生机盎然。但这些这些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并未完全回归大气,而是在植物死亡后被埋在了地下,变成了石油煤和天然气,由此导致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越来越少,在大约一亿一千万年前二氧化碳浓度逐渐下降,植物没有足够的碳用于光合作用,地球上植物产量急骤下跌,然而,地球温度却并未如全球暖化论者说的那样随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而下降,而是反过来,在几乎同时因太阳活动的变化而逐渐升高,动物在温度高时新陈代谢速度增加,需要的食物量也增加,但靠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却吸收不到二氧化碳,到六千五百万年左右,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到低值。灾难发生了,首先无法适应的是植物。植物对自然界作出的反应是有限的,尽管它们努力地吸入二氧化碳,但仍不足以吸入足够的二氧化碳来支撑其庞大的躯体、厚重的枝叶。它们撑不住了。枝叶开始凋落,最终倒了下去。整个灾难过程持续了几千万年,植物不断地倒下,然后是大型食草恐龙、大型食肉恐龙。
  
  恐龙的灭绝可能跟当时地球生物圈缺乏一种机制有关,这种机制可以把埋入地下的碳重新放回大气,当时没这种机制,所以恐龙灭绝了,现在我们辛辛苦苦地深入地下,把亿万年前植物弄到地底的煤又返还大气,完成大自然需要的循环,正是恢复大气原有的平衡, 使森林和粮食得以恢复生长,不是在毁灭而是正在拯救世界!
  
  3. 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发展生物能源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美国人均用油量最高达每年3 吨,而中国现在只有300公斤。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中国要赶上美国的生活水平,人均能耗提高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此中印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两个国家能源需求会在相当长时间内直线上涨。到2030年中国石油需求将增加一倍,从现在的3亿多吨增加到6亿多吨。若世界石油需求保持1.8%的增长率的话,到 2030年整个世界石油需求则增加约37%到59亿吨。
  
  然而化石燃料的供给却已经接近峰值,历史表明化石燃料的发现和开采符合胡伯石油峰理论。胡伯是壳牌石油公司的地球物理学家。1949年,胡伯在世界最高级科学刊物SCIENCE上发文提出世界化石能源生产迟早会到达顶峰。(M. King Hubbert, "Energy from Fossil Fuels", Science,vol. 109, pp. 103-109, February 4, 1949),1956 年胡伯提出石油探测的钟形曲线理论。并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合作,分析并预测了美国的石油生产趋势。其预测结果显示,美国本土的石油生产将在 1966年至1971年达到高峰期,然后将持续递减。当时没多少人相信其理论,可后来人们发现其预测非常准确,美国石油生产确实在1971年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若把Hubbert理论用于世界石油预测中,那么世界石油应在 2006-2008年间到达峰值,实际上石油峰可能已经到来,全球最大的五大石油商2005 年所生产的原油都低于它们在2004年的生产量,与此同时,北海的原油产量正在迅速降低,在未来七年中,北海原油产量将减少一半。全球约100个石油生产国中有64个国家已经超过生产峰值点,正在一条向下的曲线上运行。虽然随着俄罗斯、里海沿岸地区和伊拉克的石油产量稳步上升,以及像深海原油和油沙这样的新资源的接踵出现,世界可能会出现一次小型的供应过剩,但总的趋势却是明确无误的。全球石油产出将在2010年到2015年或者2020年之间开始下滑。尽管石油产业越来越擅长于从日益恶化的环境中开采石油,世界上已经有1/4个世纪的时间在一年中新发现的石油少于实际生产的石油。从90年代开始,新的石油探明量锐减,平均每年的探明量约为140亿桶,只有80年代平均量的50%。与此同时,消耗量每年在220亿到250亿桶之间,首次出现了探明量低于消耗量的情况。2000年全球发现了16个大型油田,产量超过5亿桶——而2003年没有发现一座油田。科学家推测,到本世纪30年代,每年的石油探明量大约为30亿桶,而按照目前的石油消耗量增长趋势,那时的年消耗量将达400亿桶以上。
  
  考虑到自1970年以来全球石油消费量已经翻番,从每天4200万桶增长到每天8600万桶,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为了维持全球产出的增长势头,在未来10年中,每天将需要增加500万桶石油产出。但从2005年到2006年石油产量增加得很少. 2007年世界石油总产量更是令人震惊地下跌了0.2%。让人感到世界石油峰再次准确地如学者所预言的到来。这种危机涉及到工业文明的存亡,当涉及到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出现重大变化时,社会重大冲突不可避免。历史上人类已经为石油进行了至少7次大的战争。石油峰到来造成世界能源短缺后,今后不知会出现什么情况。
  
  那么世界有没有替代能源?有,生物能源是一种选择。然而,由于土地面积有限,目前的农业用地基本上用于粮食生产了,生物燃料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工业燃料需求,07年美国开始立法生产生物乙醇,结果立刻导致粮价大涨,受到全球谴责。
  可是如果二氧化碳浓度恢复到恐龙时代的一半,即接近0.1%,那么农作物产量提高一倍,全球就能腾出大量土地生产生物燃料,从而解决现在难以解决的能源问题。 这就避免了今后争夺能源二毁灭人类的战争。
  
  结论:二氧化碳放得越多,世界就会变得越绿。为了子孙后代,为了拯救世界,请大排大放二氧化碳。

Wednesday, December 2, 2009

神 奇 的 26 %

转载 klse8K 的 ebook
每年26%,就是平均3年一番,大家说有可能吗?

2001-04-13 神 奇 的 26 %

如 果 今 天 你 投 资 1.00 零 吉 买 进 一 只 股 , 明 年 的 今 天 它 的 价 钱 变 成 1.26 零 吉 , 你 会 满 意 吗 ?

如 果 你 是 个 投 机 者 , 你 可 能 不 会 满 意 。
你 会 想 :
一 年 的 时 间 ?太 慢 了 !
如 果 是 一 个 月 还 差 不 多 !

如 果 你 是 个 投 资 者 , 你 应 该 满 意 了 。
你 会 想 :
一 年 赚 26 巴 仙 ? 太 好 了 !
希 望 每 年 都 能 够 如 此 !

我 的 投 资 目 标 就 是 每 年 平 均 赚 26 巴 仙 。

为 什 么 是 26 巴 仙 ?
因 为 我 发 觉 到 这 26 % 实 在 是 太 神 奇 了 !

如 果 一 年 成 长 26 巴 仙 , 今 天 的 1 万 零 吉 :
三 年 后 就 变 成 了 2 万 零 吉 !
十 年 后 就 变 成 了 10 万 零 吉 !
换 句 话 说 : 十 年 就 加 一 个 零 !

十 年 加 一 个 零 , 二 十 年 就 要 加 两 个 零 。
今 天 的 1 万 零 吉 , 再 加 两 个 零 就 是 100 万 了 !

所 以 只 要 每 年 赚 取 26 % ,1 万 零 吉 的 投 资 , 经 过 20 年 就 能 够 变 成 100 万 了 !
而 且 这 1 万 零 吉 的 投 资 只 是 一 次 过 , 不 是 每 年 都 加 注 !
这 就 是 复 利 的 奥 妙 !

详 解 如 下 :

YR Total
0 10000
1 12600
2 15876
3 20004
4 25205
5 31758
6 40015
7 50419
8 63528
9 80045
10 100857
11 127080
12 160120
13 201752
14 254207
15 320301
16 403579
17 508510
18 640722
19 807310
20 1017211


当 然 在 实 战 的 股 票 市 场 上 , 我 们 不 能 一 帆 风 顺 的 每 年 都 赚 26 巴 仙 。
但 是 根 据 我 本 身 的 实 战 经 验 , 平 均 每 年 26 巴 仙 是 不 难 的 。 至 少 我 已 经 做 到 了 !
过 去 如 此 。 希 望 将 来 也 是 如 此 。

在 一 个 大 牛 市 里 一 年 赚 取 300 % 是 等 闲 事 ! 只 要 我 们 有 那 个 胆 量 ! 不 怕 赢 !

举 个 例 子 :
1.00 零 吉 的 股 票 变 成 4.00 零 吉 就 是 赚 了 300 %。
买 进 1.00 零 吉 的 股 票 直 到 4.00 零 吉 才 卖 出 , 需 要 的 是 胆 量 , 不 怕 赢 的 胆 量 !
实 战 中 很 多 人 都 不 能 等 这 样 久 , 能 忍 到 2.00 零 吉 已 经 是 少 见 的 了 ! 他 们 没 有 胆 量 , 赢 都 怕 !

在 一 个 大 熊 市 里 , 一 年 亏 掉 75 % 也 是 等 闲 事 ! 只 要 我 们 有 那 个 胆 量 ! 不 怕 输 !

举 个 例 子 :
4.00 零 吉 的 股 票 变 成 1.00 零 吉 就 是 亏 了 75 %。
买 进 4.00 零 吉 的 股 票 直 到 1.00 零 吉 才 卖 出 , 需 要 的 是 胆 量 , 不 怕 输 的 胆 量 !
实 战 中 很 多 人 都 能 够 忍 这 样 久 , 能 忍 痛 在 2.00 零 吉 卖 出 者 是 少 之 又 少 ! 他 们 有 胆 量 , 输 都 不 怕!

股 市 投 资 就 要 接 受 惊 涛 骇 浪 , 给 你 赢 了 300 % , 再 给 你 输 个 75 % , 你 还 是 原 地 跑 步 。
所 以 我 们 一 定 要 懂 得 何 时 是 大 牛 市 , 何 时 是 大 熊 市 。

大 牛 市 买 进 , 大 熊 市 卖 出 才 有 可 能 亏 75 % 。
大 熊 市 买 进 , 大 牛 市 卖 出 才 有 可 能 赚 300 % 。

那 么 现 在 是 什 么 市 ?
当 然 是 大 熊 市 !

所 以 现 在 就 是 最 佳 的 投 资 时 刻 , 想 要 赢 个 300 % 就 要 选 对 股 !
不 会 选 股 也 是 徒 然 !

那 么 要 买 什 么 股 呢 ?
7.00 零 吉 的 EON 变 成 28.00 零 吉 就 是 300 %!
1.00 零 吉 的 DRB-HICOM 变 成 4.00 也 是 300 %!

相 信 我 !现 在 就 是 最 佳 的 投 资 时 刻 , 想 要 每 年 赚 平 均 的 26 巴 仙 , 就 拿 出 勇 气 来 !
让 我 们 先 把 握 机 会 , 先 赚 个 300 % 。

当 然 ,我 们 的 目 标 还 是 每 年 平 均 26 巴 仙 !
神 奇 的 26 巴 仙 !
用 20 年 的 时 间 把 1 万 变 100 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