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ffnang

Tuesday, November 10, 2009

挑起稳定白糖重担半世纪 郭鹤年苦心经营未获体恤

挑起稳定白糖重担半世纪
郭鹤年苦心经营未获体恤

作者/本刊梁志华 Nov 06, 2009 09:34:35 pm

后郭鹤年时代(上)

【本刊梁志华撰述】随着马来西亚糖王郭鹤年(Robert Kuok)出乎意料地在上周五(10月30日),宣布脱售其在马来西亚的白糖业后,这意味着,郭鹤年将拱手让出掌控了超过半个世纪的白糖王朝,卸下“马来西亚糖王”的称号。

据媒体报道,由郭鹤年(左图)掌控的PPB集团,将以马币12亿2000元脱售旗下的马来西亚糖厂(Malayan Sugar Manufacturing Company Bhd)给联邦土地发展局(FELDA)的商业臂膀全球创投控股私人公司(Felda Global Venture)。
马来西亚糖厂占国内白糖供应的50%比重。
此外,该集团还以马币2630万元卖出其Felda玻璃市糖厂私人公司的50%股权,并脱手位于玻璃市价值马币4500万元甘蔗种植地。
同 时,郭氏集团也建议,以马币2亿753万元的价格,把其通过Grenfell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持有的贸易风(Tradewinds (M) Bhd)20%股权, 卖给Felda全球创投控股。贸易风持有国内另一家主要白糖提炼厂Central Sugar Refinaery私人有限公司。而贸易风的幕后老板,就是著名土著企业家赛莫达(Syed Mokhtar)。
到底郭鹤年从这宗交易中赚了多少,已不再是重点。接下来更关键的是,马来西亚的白糖领域来到了一个转折点,肯定将面临一场重大的重新洗牌。到底白糖领域将进入全面垄断的时代(或被“国有化”,或由“新一代糖王”赛莫达全面收购),还是将走向市场自由化的时代,的确引人关注。
扮演稳定糖价与供应的要角
过 去数百年来,白糖成了人们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基本必需品,使得白糖供应与价格的稳定性,成为全球政府都在关注的问题。因此,全球白糖市场到处都充斥着政府对 市场的干预(Intervention),以确保自身国内市场的白糖需求、供应,以及价格受到控制,避免白糖市场过度激烈的波动,最终引发严重的社会动 乱。
郭鹤年在过去超过半个世纪以来,一直都为政府扮演着稳定国内白糖价格与供应的重要角色,即使在全球市场处于激烈波动之际,郭鹤年依然坚守这道门槛。郭氏家族自1940年代起,就通过与政府机构的合作,为国内市场提供白糖、面粉、植物油等基本必需品。
根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The Strait Times)在11月6日的报道中指出,马来西亚每年大约进口100万公吨的原糖(raw sugar),占国内白糖提炼厂对原糖需求的90%比重。郭鹤年大约控制了70%的进口配额,并在三家主要白糖提炼厂中,持有大批股权。
马来西亚政府官员就指出,在1997年中旬爆发的区域货币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中,在国内白糖市场持有寡头垄断地位的郭鹤年,尽管当时面对马币大幅贬值的困境,还是把这个难啃的骨头啃了下来,通过稳住国内的白糖贸易,把国内白糖价格稳定下来。
此外,几乎每一年的佳节期间,白糖的需求必定都会大幅增加,引发市场供应短缺的恐慌。郭鹤年旗下的糖厂几乎每年都在稳定供应方面,做出重大的贡献。国内贸易与消费人事务部长依斯迈沙比里(Ismail Sabri Yaakob)曾在媒体上透露,为了避免斋戒月面对白糖因需求大增而陷入短缺的问题,包括由郭鹤年控制的马来西亚糖厂,以及郭鹤年有份参股的 Central Sugar Refinaery等白糖提炼大厂,在今年八月份就提高了20%的产量至每月12万公吨,确保国内拥有充足的白糖供应。
白糖市场生意难做
新加坡的白糖交易商在接受当地媒体《海峡时报》访问时就表示,白糖市场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意,也只有像郭鹤年这样的大玩家,才有足够的实力在国际白糖市场的价格陷入疯狂飙升之际,自行吸纳亏损来稳定白糖价格。
虽然郭鹤年没有说明为何退出马来西亚的白糖市场,不过,根据《海峡时报》引述PPB集团执行人员谈话的报道指出,马来西亚政府不愿提高白糖的零售价,导致这盘白糖生意越来越难做,几乎变成了一笔难赚的生意。
据了解,尽管这半个世纪来,郭鹤年在稳定国内白糖市场的供应与价格稳定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在经济危机与国际白糖市场失序的时候,更是挺身而出。但是,政府在过去的十年来,并没有意愿要允许调高白糖零售价,因为这可能将引发公众的反弹。
对于身为马来西亚人的郭鹤年来说,这些年来他已经尽了国人的责任;对于生意人来说,不可能老是要他赔着本来做生意。况且,郭鹤年在退场之际,还尽了最后的本分,把这盘垄断生意交回政府手中(卖给政府关联机构联邦土地局下的Felda全球创投控股私人公司)。
步入后郭鹤年时代
接下来,就要看政府如何带领国内白糖领域,走出后郭鹤年时代。在这方面,政府有两个选择:其一,是让白糖市场急需保持现有的寡头垄断或进入全面垄断的时代;其二,走向市场自由化的时代。
如果由从郭鹤年手中接过白糖王朝的Felda全球创投控股私人公司继续扮演郭鹤年的角色,那么,一切都将维持现状,白糖市场继续现有的寡头垄断状态,由Felda全球创投与土著企业家赛莫达各霸一方。
以联邦土地局过去多年来,通过土地开垦计划与农业津贴计划,在推动乡村与农业发展,包括稳定原产品供应(尤其是原棕油),提升农民收入,以及把农作下游业务商业化等方面的纪录,要扮演稳定国内白糖供应与价格的角色,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如果政府有意要整合整个白糖市场,把白糖领域合并在一个单一的旗帜下,这意味着白糖领域将变成一个垄断市场。这里可能会出现至少两种局面,一是由Felda全球创投获得白糖独家垄断权,二是土著企业家赛莫达成了真正独一无二的马来西亚糖王。
Click here for great destination fares from Cathay Pacific
读者来函 [2]

到底谁“吃”了我们的糖

作者/caffeinbar 2009年11月07日 2:14 pm

老实不客气的说,马来西亚政府的数据(data) 很多,不过谈起了可以成为"资料” (information) 的,寥寥无几。

片面的数据,很多时候,都是政府诱导人民去分岔路口的技俩。

马来西亚人如何消耗糖, 也不可能追上生产的速度。

根据槟城消协的报导 :

“在1970 年代,我国人民每天吃糖约17 茶匙。到了1980 年代,它增加到每天约21 茶匙。进入1990 年代,平均每天耗糖24 茶匙。现在已增加到26 茶匙。”

虽 然马来西亚拥有27 00万人口,可是本地糖厂的生产量,已经年达1.16 百万吨。虽然数据显示人口消耗66% 的糖,可是别忘记,很多糖是由其他食品制作生产进入市场的。比如说很多本地制造的包装水,包装食物都是糖份非常高的。而马来西亚的食品制造业,其实大部分 都出口了。

虽然马来西亚制造糖的90% 原料是入口的,对于代糖,政府控制的非常严厉。更加怪的是,明明知道糖业根本是不可再生的工业(90% 原料入口),马来西亚政府对用很多糖的食品工业,却是青睐有加。当问题是,靠进口原料来维持食品工业, 根本不是一个高增值的工业。 更大的问题还在马来西亚人民眼前。如果大家跑去马来西亚超市,就会发现,货架上泊来的中国、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甚至于东欧的食品,在价格上把本地 食品工业的成品挤了出去。

马来西亚其实在食品,早已经失去了竞争。现在只等最后一根稻草压垮骆驼。马来西亚官僚政府,在所谓的白糖津贴,到底效益有多高, 根本没有一个科学化的数据。

对于一个大企业家来说,把这些隐藏的数据找出来科学化,那么就可以明白整个市场的导向。而在国际化和自贸的导向下,大企业除了看本地的导向,也会看全球的数据因素。要去要留,除了政治因素,郭氏集团撤离马来西亚糖业,其实早已经心中有数。

只要 Felda 和赛莫达在马来西亚糖业上的赚头,不是好像许多亏损的国营“私产朋党化”公司那样,靠国家津贴来制造赚钱的假象,人民才没兴趣知道谁是糖王。

资料来源:
http://www.fao.org/docrep/005/x0513e/x0513e22.ht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